您当前的位置 :主页 > 攻略 > 通讯 >

通讯:中国女子10年环游110国,她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样?

来源:Admin5 2021-11-20 21:13

  “生当自由如鸟”,这是她的微信昵称。她说:只此一生,必须“折腾”。她所说的“折腾”是到世界旅行。

  陈少兰,1974年生人。出生于海南万宁市。职业,律师。常住城市,上海。从2009年开始至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前,作为背包客,她环游了世界6大洲110个国家。日前,接受中新社采访时说,她看到的世界,或富裕或贫困,或旖旎或荒芜,但遇到的不同肤色的人,对她都充满友善。

  旅行是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

  2009年开始,陈少兰开始出国旅行,且大多选择住在所到国家的普通人家中。

  有一年,在百慕大旅行,陈少兰住进一个86岁独居黑人老人家里。书房里有一本日记。上面记录着老人从40岁到80多岁的生活点滴:他的中年危机,他在太太去世后一直忏悔“对她不够好”。征得老人的同意,陈少兰那几天没有外出旅行,而是安静地翻阅日记,和老人聊天,了解他一生的心路历程。陈少兰就喜欢这样与不同的人进行心灵交流。

  在与陈少兰的交谈中,记者发现她快人快语、乐观豁达,追求独立自由。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的她,酷爱阅读。多年来,她坚持将旅行心得和读书笔记分享在自媒体,国内外许多“路人”成为她的粉丝,通过她了解世界动态。

  有一次,陈少兰从欧洲回国中途转机,飞机降落遇险。死里逃生回来后,身边的人都对她说,这下不敢“折腾”了吧?谁知陈少兰立下公证遗嘱,继续旅行。

  她认为,人生最大的“任务”是认识世界。“只有看了别人如何生活,看了别处的风景,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

  友好的世界让她坚持旅行

  陈少兰的旅行与普通游客不同,不是走马观花式地游览景点。相反,每一次旅行她多是深入大街小巷,跟当地人接触交流,感受当地人的生活状态。她说:“我一般不做旅行攻略,但在出发前会了解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政治经济、地理气候等情况。”

  在国外旅行时,人们都会主动给予帮助,十分友善,“这些美好的体验鼓励我长年坚持旅行”。她介绍,在叙利亚战争爆发时,她去了约旦。在寨卡病毒流行时,她去了巴西,还住进了亚马逊热带雨林原住民家里,半个月时间,体验野外生存,包括抓鳄鱼、钓食人鱼等。

  女儿7岁时,她便带着女儿在寒暑假出国旅行,到高二时已游历了50个国家。

  她女儿告诉记者:“因为旅行路上无数陌生人的无私帮助,让我感觉到世界的美好,希望自己成为善良的人,要爱自己,爱他人,爱世界,爱人类发展过程中的文明。”

  世界和融的最好方式是交流

  陈少兰说,去过的地方越多,见识越广,对世界其他文化的包容性更强,亦能理解新观点。

  因为喜欢交谈,她碰到许多关注中国的提问者。她观察到,“部分西方国家的人士对中国的理解还处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甚至六七十年代”。而反观中国,近几十年来,中国处于向西方国家虚心学习的状态,中国知识分子、中产阶层对西方的了解远胜于西方这两个阶层对中国的了解。

  “现在中国很多城市的硬软件,和国外大部分国家相比不逊色。”陈少兰说,很多外国人没来过中国,很难理解也无法想象中国的发展变化,加上东西方文化之间有很大的差异,媒介信息带着立场的拣选与过滤,导致一些民众对中国的看法扭曲。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一些外国朋友向她问询中国管控疫情的措施。她坦诚相告,得到他们的理解。

  “小到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大到国与国之间的合作,要融洽就要摒弃偏见,尊重对方文化。”陈少兰说,身处不同文明世界的人们多沟通交流,误解会消除很多,世界会变得更好。

  她的心愿是疫情过后继续踏访世界各地,同时梦想到太空旅行。

投稿郵箱:mishu@188.com Copyright © 2017-2019 unwto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