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主页 > 环球 > 北美洲 >

加拿大的步道和徒步文化

来源:世界旅游报 2022-06-14 21:24

加拿大是个地广人稀、自然风光秀丽且地理特点丰富的国家,被全球徒步爱好者公认为“步道王国”、“徒步天堂”,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温哥华及周边更被许多当地“步道发烧友”执着地认定为“徒步文化发祥地”。

宽泛地说,几乎可以认为“大温人人都是徒步文化参与者”,因为几乎每个社区附近都有可徒步前往的步道,公休时换上便鞋、牵着自家爱犬,花上不到一小时,就能在自家周围步行可及的范围享受一次“步道行走”的轻松。如笔者所居住的素里市号称“公园之城”,全市拥有5600英亩公园和15块高尔夫球场,几乎每个社区公园都有专门规划的步道,这些步道一般穿过人迹罕至的树林、山丘,沿途有明显的路标和其它指示标志,典型植物品种,以及可能遇到野生动物、意外危险的提示。既然是“步”道,自然十分狭窄,不但汽车肯定不能通行,有些步道甚至连越野自行车也无法通过。

加拿大地广人稀,面积比中国还大一些,人口却仅比区区一个上海市稍多,出了几座大都市的市中心,即便叫做“市区”也没多少人,体现在“徒步文化”方面也别具特色:首先是“装备齐全”,附近一些热衷“宅边徒步”的老外出门散步不但换上专门的衣服和鞋,还特意穿上反光背心,有的还在胳膊上绑着指示灯和计步器,这可不是小题大做——这里是高纬度,一年中倒有半年时间天黑很早,因为车少人稀司机都比较“野”,没有这些能发光和反光的装置,不小心被车撞了对谁都不好,而且虽然加拿大犯罪率不算很高,月黑风高一个人在外转悠,也是小心无大错。加拿大住独门独院住宅的多,养狗的也多,不少人“宅边徒步”标配一只甚至几只狗,笔者一位邻居自嘲“与其说遛狗,还不如说跟狗互相壮胆”。

“人稀”并非仅指“稀少”,也包含“稀罕”之意,有一年父母来探亲,饭后陪他们出去散步,因是夏季,天黑很晚,刚转出街口,便见马路斜对面约莫离着六七十米,有个白人彪形大汉,带着个半大孩子,牵着两只毛茸茸的大狗,对着我们热情招手、打招呼,父母以为是我们熟人,其实根本不认识——这种“自来熟”是加拿大独特“宅边徒步”文化的鲜明特色,其含义约莫是“对面总算来了个同类,多让人高兴啊”,等由此类。

人既然少,别的野生动物自然就多了,很多人都津津乐道加拿大“看三文鱼洄游”、“野外撞见麋鹿群”的乐趣,其实如果不挑剔“风景优美”,这两样加拿大独有的景致,是可以在“宅边徒步”时领略的。比如我家吧,位于大温哥华都会区的外围,按中国大城市的标准算是“近郊居民区”,但后院几米外就是一条有三文鱼洄游的小河(虽然每年鱼季也只有“小鱼三两条”而已,但的确看得见),而河对岸就是我所在市镇绝无仅有的一块麋鹿栖息地,这群如假包换的野生麋鹿就在四块新兴住宅区、三个公园和一所小学的包围中安居乐业了好几代,两条步道穿过其栖息区,它们也不以为意。不过想在“宅边徒步”时撞见它们很难(真不知道巴掌大的栖息地它们是怎么躲的),但它们“撞”你却很容易——它们有时会扶老携幼地昂然横穿马路(反正也没几辆车),到居民区来溜达,有一次还径直深入小区腹内,慢悠悠从我家门口“徒步”而去,惹得当时还上幼儿园的我儿子指着为首那头大鹿惊呼“马、马”,上演了一出“当代指鹿为马”的笑话。

大温步道的“骨灰级难度”,则是挑战“野外步道”。

所谓“野外步道”,即远离人类活动密集区,在大自然的高山深泽、碧海晴天之间进行较长时间、距离的徒步行走,感受“离开人类环境独步行走”的独特魅力。这些“野外步道”有些距离闹市区地理距离并不远,全长也很短(如著名的松鸡山Grouse Grind步道,距温哥华市中心仅12.1公里,全长仅2900,却是圈内鼎鼎大名的高难度野外步道,从起点至终点垂直高度853,由2800多个仅经过简单修葺的半天然台阶组成,如果天公不作美,步行者将不得不克服湿滑泥泞等不利条件,但一旦登顶则可饱览“近在脚下”的温哥华都市和附近港湾的胜景,事实上,松鸡山在冬季原本是距离温哥华市中心最近的滑雪场);有些则长度漫长,且沿途需要克服浅滩、峭壁、独木桥等复杂地形,和可能出现的导航中断等意外困难(如号称“大温最长步道”的塞浦路斯省立公园西狮子湾步道The West Lion Hike,全长达21公里,从起点到最高处垂直高度达1447,且沿途没有任何可“超近借力”的接口);还有些脍炙人口的步道远离居民区,途中有一些难度极大的路段(如全长仅6.1公里,却要攀越3座险峻山岳,许多路段陡峭且只有需手脚并用拽着铁链攀爬小路的斯阔米什“酋长步道”Stawamus Chief Trail,和位于温哥华冬奥会赛地附近、全长14公里,沿途要经过一处大陡坡和一处瀑布,气候终年湿冷的惠斯勒冰山湖步道Iceberg Lake),是圈内口耳相传,富有挑战性的步道。

当然,在一些更具专业素质和探险精神的“超骨灰级”步道爱好者心目中,所有事先规划的步道都不足为奇,他们更热衷于探索前人未曾尝试过的新地点、新线路,但这种做法太过危险,一般步道爱好者是不建议尝试的。

即便难度适中的区域公园步道也远非毫无风险,笔者在大温居住十几年间,几乎每年都能听到有人在这类步道上遭逢意外的消息,包括迷路、半途疾病突发却无人经过,以及被“激情犯罪”所侵袭等,其中一位不幸者还是熟人的孩子,而远离都市的野外步道风险自然更大,各种版本的“步道手册”都反复提醒,踏上这些步道前要做好充分准备,带足可保障一两天生存所需的食水,穿着足够保暖和防水的衣物鞋袜,如果沿途有山路,可考虑携带登山杖,如果林木过于茂盛,则最好装备一个头灯。如果是进行超过3小时的步道行走,最好提前告诉熟人时间、地点,并叮嘱“到规定时间点不联系则最好报警”,否则错过了“黄金救援时间”,对于某些人迹罕至的路线,可真不是闹着玩的。

极少数中、高难度步道回程可以“借力”,如松鸡山和惠斯勒的几条步道,因为当地在冬季是滑雪场,所以攀到高处后可买票搭乘运载滑雪者的缆车返回,但绝大多数步道没有这样的便利,爱好者还是早早做好规划、留足体力为妥。

对于喜爱中、高难度步道尝试的家庭或团队而言,步道行走是一个完整假期的组成部分,通常会和野营、烧烤、越野自行车、皮划艇或泛舟组合起来。笔者以前的邻居(警察,已搬走)每逢“长周末”就会租一辆大型房车,车顶绑着皮划艇,车屁股上挂着好几辆越野自行车,带着冰桶、烧烤炉,扶老携幼、连人带狗跑出去,“步道”加前、后“节目”,一玩就是两三天。

投稿郵箱:mishu@188.com Copyright © 2017-2019 unwto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