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克努:跳出巴哈马的胆与情
抗争得来的狂欢 全民参与的热情
詹克努街头表演(拿骚天堂岛官网)
每年节礼日(12月26日)和元旦的清晨,巴哈马首都拿骚的主要街道“湾街”都会变成色彩和声音的万花筒。数以千计穿着精美服饰的巴哈马人在街上翩翩起舞,充满节奏感的号角、牛羚和羊皮鼓声弥漫在加勒比海域的上空——著名的詹克努(Junkanoo)表演开始了。
巴哈马的文化名片
对于人口不到40万的巴哈马来说,所有节日盛会和文化表演都离不开詹克努。除了节礼日和元旦,独立日(7月10日)、解放日(8月1日)等重要纪念活动也能看到詹克努表演,整个夏季的很多周末都会充斥在詹克努狂欢的氛围当中。上世纪初以来,巴哈马的詹克努活动一直在不断发展,如今它不再是一个简单的街头表演,更像是一场传播巴哈马文化的盛大庆典。从普通民众到国家领导人,每个人都成了詹克努的表演者。
拥有巴哈马血统的美国摇滚乐明星蓝尼·克罗维兹将詹克努元素融入自己的音乐创作过程中,“没有什么能像詹克努的音乐这样极具感染力和充满力量。”奔放、冲击力和自豪感,詹克努的这些特征在每个巴哈马人心中根深蒂固。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巴哈马人走到哪里,哪里就有詹克努。
“每个巴哈马人终生都对詹克努充满热情”,巴哈马教育家、詹克努文化推广者弗格森说。弗格森从4岁起就跟着家人参加詹克努庆典,长大后,她将儿时住过的房子打造成一家沉浸式体验詹克努文化的教育博物馆,向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讲述这片土地的过往。
起源于黑奴时代
如今,巴哈马还在举行盛大的詹克努庆典,美国东海岸、加勒比海沿岸的其他国家也会举行小型詹克努庆祝活动。詹克努的起源和黑人奴隶的历史密不可分。据说詹克努一词来自西非一个名叫约翰·卡努的黑人部落首领。
17世纪左右,卡努和他的部落民众被贩卖到加勒比地区当奴隶,暗无天日的生活、永无止境的繁重劳作让他们苦不堪言,即使是圣诞节也无法休息。卡努认为他们也有权庆祝节日,为了捍卫自己的权益,卡努带领着奴隶与殖民者展开数次抗争。最终,殖民者允许黑人奴隶在圣诞节期间休息3天,这也成为奴隶们一年中摆脱强迫劳动的唯一机会。
卡努敢于斗争的事迹传遍整个加勒比海域,巴哈马的黑人奴隶将白面糊抹在脸上,穿着由树叶、海绵、羽毛制成的服装,敲打着海螺壳、牛角和果壳等自制乐器,在圣诞节期间载歌载舞,由此詹克努正式诞生。如今,每当有人来到詹克努博物馆参观时,弗格森说起詹克努背后的这段黑奴历史都十分感慨:“我们的祖先身处奴隶制危机中,那时的人不属于自己,而是属于某个人,我们需要仪式来记住历史和警醒自己。”
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庆祝詹克努时穿的服饰也在不断发生变化。19世纪20年代后期,海绵成为詹克努服饰的主要材料。到了30年代中后期,当地开始流行用纸质品制作詹克努服饰,这一传统沿用至今。弗格森介绍说,用纸质品制作詹克努服饰和当时奴隶主不允许黑人奴隶读书写字有关。每到节礼日和元旦这一天,盛装打扮的“詹克努人”凌晨3时左右就涌上街头,在音乐的海洋中尽情舞动身体,庆祝一年的结束和新年的开始。
国际交往的桥梁
詹克努发展到今天已经不光是节日庆典的一种表现形式,更是一年一度重要文化体育赛事和国际交往的桥梁。来自巴哈马各个社区的民众组成詹克努团队,每个队伍的成员500人到1000人不等。巴哈马比较有名的詹克努团队有“山谷男孩”“撒克逊”“靴子”“一家人”等。他们往往要筹备一年,以确定年末詹克努狂欢节表演的主题、服装、音乐和舞蹈,最终由巴哈马詹克努委员会评选出年度最佳表演团队。获得该荣誉的表演者会赢得一笔丰厚的奖金。
2013年12月26日,巴哈马前总理克里斯蒂率领“山谷男孩”表演团队参加詹克努狂欢节表演。该队以“从中国到巴哈马”为主题,处处彰显中国元素。从身着中国古代服饰,到穿插舞狮表演,克里斯蒂团队的表演最后以“巴哈马欢迎中国”的花车结束。最终,“山谷男孩”以绝对优势夺得年度节礼日詹克努表演冠军。巴哈马詹克努文化艺术团体还多次赴华演出,中国的杂技团、木偶团、少儿艺术团也赴巴演出,成就国际文化交流佳话。
詹克努可以说是巴哈马文化的灵魂,灵魂深处是巴哈马人勇于抗争、坚决果敢的精神内核。2019年,多里安飓风对巴哈马造成重创,这是有记录以来该国遭遇的最强风暴。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对该国支柱性产业旅游业造成巨大打击,詹克努狂欢节连续两年被迫取消。“詹克努的精神会帮助巴哈马度过现在和未来的艰难时期,就像过去一样。”弗格森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