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报,依然是新西兰人的享受
早在古罗马时代,公共场所就有名为《每日纪事》的公告,当时的文字刻在金属或者石块上。近代意义的印刷报纸始于约翰·卡洛勒斯在法国斯特拉斯堡印刷出版的《通告报》,最早于1605年开始印刷。到今天,报纸对人的意义早已不仅是刊登的内容,长期养成的读报习惯,形成了读报文化。新西兰人至今保持着阅读纸质报纸的习惯。
一边读报一边讨论
每3个人就会订1份报
根据澳大利亚罗伊·摩根市场调查公司的统计数据,2021年新西兰排名前十的纸质报纸周订阅量保持在160万份,相当于每3个新西兰人就会订阅1份报纸,其中有的报纸2021年的印刷量甚至超过了2020年。除此之外,每周还有上百万份纸质社区报纸挨家挨户地投递到居民的信箱中,为人们提供所在社区的新闻与信息。即使在智能手机时代,新西兰人仍然执着于油墨的清香、纸张的手感和翻开下一版的惊喜,这种生活方式带来的感官享受,远胜手机屏幕造成的刺眼感和单调算法无休止推送的相似信息。
一手咖啡一手报
喝咖啡读报的新西兰人
新西兰人在生活中离不开咖啡,咖啡店则少不了报纸。遍布新西兰各地的咖啡店里,每天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当天早上送到的纸质报纸和杂志整齐地放在桌上,供顾客随手翻阅。醒目的头版新闻让每个前来买咖啡的顾客都可以清楚地了解当天的重要新闻。不过,作为酷爱运动的国家,新西兰人最关心的倒不是时政。笔者常常看到咖啡店里的读者迅速翻开体育新闻版,开始阅读。橄榄球、帆船、高尔夫等比赛的结果是读者最关心的内容,比赛花絮和明星趣闻也是人们喜欢的话题,了解了这些信息,才能在喝咖啡的时候跟同事好友交流心得。
由于住所邻近,笔者好几次在咖啡店里遇到过新西兰传奇皮划艇运动员卡林顿。她在今年的东京奥运会上获得了3枚金牌,在伦敦奥运会和里约奥运会也曾获得过多枚金牌和银牌。端起新西兰独创的馥芮白咖啡,翻看报纸上对卡林顿的介绍,恰在此时邂逅卡林顿本人走进咖啡店。拿着报纸体会此情此景,新闻与生活奇妙相遇的感觉油然而生。
在咖啡店摆放报纸不仅是读者获知新闻的方式,同时也能起到为同事好友交谈烘托气氛的作用。在新西兰,许多公事都是在咖啡桌上达成共识,报纸往往发挥了催化剂的作用。英国人见面的开场白喜欢谈天气,新西兰人在咖啡店见面的第一句话很自然地落在报纸的新闻上。通过谈论报纸上刊载的新闻和评论,陌生人之间可以快速了解对方的兴趣与修养,熟人之间则有默契地聊一聊共同的话题,谈话的气氛自然而融洽地过渡到正题上。在咖啡店的报纸有时还会扮演“备忘录”的角色。报纸上的财经版有当天全球的股票和期货信息,笔者不止一次在和朋友谈到股市时,翻到财经版检索最新的消息。相对于独自埋头在手机上搜索的疏离感,翻开报纸的举动更容易在人与人之间营造出开放友好的氛围。
送报送出温度
“报童”这个词在新西兰不是比喻,而是实实在在的“送报儿童”。新西兰的法律规定15岁以下儿童不能被雇用。但是,送报这个古老的行业似乎可以被豁免。新西兰各地都有“社区报”,定期免费派送到各家的信箱。社区报的送报员与大报、都市报不同,并不是邮局或快递公司的投递员派送,而是在社区招募的志愿者。
在新西兰的社区,时常能看到父母带着孩子一起挨家挨户投递社区报。家长会鼓励孩子把报纸投递到信箱。笔者曾经向送报的父母和孩子询问,为什么送报,多数家长说,希望借此培养孩子服务社区、帮助他人的意识。有的家长还表示,送报需要走很多路,对孩子的体力和意志是很好的锻炼。
笔者家附近有一位老奶奶,在接上小学的孙女放学回家的路上,与孙女一起送报。笔者曾送给小孙女糖果。老奶奶告诉笔者,她小时候就是这样跟着自己的父母送报。每天在送报途中,就已经把当天的报纸新闻看了个遍,并因此养成了爱看报纸的习惯。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获取资讯的手段越来越便捷,每天一次、人工投送的报纸看似好像已经“落伍”。但是,正如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不应该因为技术的进步而出现“倒退”,报纸在当今时代,承载的除了信息本身,更多的是一种温度。当年轻的“报童”走到每家门口,将传递社区生活信息的报纸送到你手中的时候,你感受到的是自己与社区、与社区里的人,产生了联系。可以说,送到手中的一份报纸,让人产生的是生活带来的安全感和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