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主页 > 环球 > 亚洲 >

南京:高质量打造“博物馆之城”

来源:世界旅游报 2022-05-31 20:46

资料图:江苏南京秦淮河风景区

5月18日,由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的2022年“5·18国际博物馆日”南京主会场活动在南京市博物馆拉开序幕。围绕“博物馆的力量”这一主题,南京全市文博场馆坚持“疫情防控不放松、文化服务不停步”,共推出94项展览及活动。值得关注的是,以国际博物馆日为契机,南京公布了全市第一批40座类博物馆孵化培育名单,为长江路、老城南、钟山3个博物馆集群聚落授牌。至此,南京朝着高质量打造“博物馆之城”的目标又迈进了一大步。

凝心聚力 塑造文化品牌

为加强博物馆之间的合作,塑造文化品牌,长江路、老城南、钟山三大博物馆集群聚落在“5·18国际博物馆日”亮相。博物馆集群聚落的打造,改变了以往博物馆“单打独斗”的运营模式,将散落的单体博物馆集聚在一起,通过以大带小、以老带新的方式,合力塑造南京特色文化品牌。

囊括民俗、生活艺术、文物等主题的长江路博物馆集群聚落,共汇聚了15个文博场馆。“一条长江路、半部金陵史”,在长江路博物馆集群聚落中,除了有广为游客熟知的南京博物院、六朝博物馆、江苏省美术馆可以参观,游客还可以走进中共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品读红色文化,逛一逛藏在商业中心的德基美术馆,参观东南大学校史馆、吴健雄纪念馆等高校内场馆,体验多样文化。

由南京市博物馆、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等17家文博场馆汇聚而成的老城南博物馆集群聚落,主打“老南京”属地文化,在这里游客可以赏金陵美景、品南京民俗,而江南丝绸文化博物馆、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南京城墙博物馆等地方特色浓郁的文博场馆,更将老城南深厚的历史底蕴展现在游客面前,讲述着秦淮河岸边的老城南故事。

以钟山风景区内各博物馆为主的钟山博物馆集群聚落,汇聚了14家文博场馆,除了风景区内明孝陵博物馆、南京十朝历史文化陈列馆等历史文化类博物馆,该集群聚落中还有南京中山植物园、南京海底世界、紫金山昆虫博物馆等自然科普场馆。钟山博物馆集群聚落的打造,不仅整合了钟山风景区内历史文化类博物馆,还让更多自然科普类博物馆走进游客视野,让更多人知道在钟山风景区不仅能看人文景色,还能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体验山中“野”趣。

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建设三大博物馆集群聚落,有助于统筹不同地域博物馆的发展,使个体博物馆既能全面提升和体现博物馆的集聚效应与价值,又能加强文博资源整合、推动公共服务协同创新以及促进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以老城南为例,以前游客去博物馆看大报恩寺演出、科举博物馆演出都是单独成行。现在,可以把现有的资源串联成线,形成博物馆集群聚落的夜游品牌,带给游客一站式服务体验。同时,在南京市博物总馆的引领示范下,其他的单体博物馆在运营管理、藏品管理、文物保护方面会有所提升。”

精心孵化 博物“不拘一格”

南京博物院、南京市博物馆、紫金山昆虫博物馆、南京老字号博物馆……在南京,不经意间就会遇见博物馆,不论是哪个年龄段游客,都能在南京的博物馆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目前,南京市备案博物馆65座,其中国家等级博物馆15座,备案博物馆数量及等级博物馆数量位居全省前列。

为进一步将南京打造成为独具特色、充满活力、令人向往的“博物馆之城”,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制定了《南京市建设“博物馆之城”发展规划》,决定对具有特色展陈内容、已对社会公众开放,但尚未达到登记备案条件的社会机构进行孵化培育。

在“5·18国际博物馆日”南京主会场活动启动仪式上,南京市公布了第一批40座类博物馆孵化培育名单。首批类博物馆孵化名单中,展陈主题丰富多样,不仅有东吴大帝孙权纪念馆、郑和纪念馆、吴健雄纪念馆、达浦生纪念馆等名人纪念场馆,还有东南大学校史展览馆、南京航空航天博物馆、南京森林警察学院珍稀动物标本馆、南京审计大学货币博物馆、南京理工大学兵器博物馆等高校内博物馆,以及供销社、汽车、钢铁等各种行业博物馆,蜜蜂文化博物馆、南京盐水鸭文化馆等当地特色文化场馆也纳入其中。

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南京将结合实际情况,经过1年至3年的孵化培育,让第一批类博物馆达到博物馆备案条件。同时,南京还将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持续挖掘类博物馆,为“博物馆之城”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馆校合作 培育博物馆中长大的一代人

博物馆既是人们了解和欣赏文化之美的重要窗口,也是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南京充分利用博物馆资源,深化馆校合作机制,探索“博物馆+教育”新途径,让博物馆伴随孩子成长,也让普通游客在博物馆中寓教于乐。

在常态化馆校合作下,一批优质的精品课程脱颖而出,深受学生欢迎。其中,六朝博物馆“三国将军炼成记”社教课程配合“东吴丁奉家族墓出土文物展”临展,依托南京都市圈地域资源,自主开发考古主题分众课程,针对小学、中学和成人不同年龄段的受众,设置不同教学目标和体验项目,整个系列课程在统一规划下,多方参与其中,各尽其责,有机整合,形成了多层次、多元化的博物馆临展配套教育课程。渡江胜利纪念馆和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树人学校“种下红色的种子”馆校合作课程,以“探”“读”“悟”“践”的方式构建学习流程,引导学生学习了解南京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奋斗历程,在青少年心中“播下红色的种子”,起到学史有形、润物无声的效果。此外,南京市博物总馆通过开发线上博物馆资源课程,如“慕课”“云展览”“云课堂”“云直播”以及互动游戏等线上教育产品,扩大馆校合作成效的辐射面。另外,六朝博物馆的“小青莲”、中共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的“梅园红”、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的“小状元”等一批博物馆小小志愿者,通过各种实践活动,推动博物馆教育在时间、方式上的延伸。

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过去,大多数人去博物馆主要是关注馆内文物藏品,现在更强调博物馆的教育和服务功能。”为此,今年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南京市教育局在全市等级博物馆中,开展教育精品课例评比活动,最终23个教育课例视频被评为精品课例和优秀课例,11个课例还作为首批《在博物馆里长大——南京市等级博物馆教育精品课例》在金陵微校平台进行推广。接下来,南京还将努力促进博物馆资源融入教育体系,提升全市中小学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教育教学的效果,引导全市中小学生走进博物馆学习、体验、实践,感知南京厚重的历史积淀和特有的人文魅力。

投稿郵箱:mishu@188.com Copyright © 2017-2019 unwto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