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主页 > 环球 > 亚洲 >

比纽约大厦还高的沙峰,被美国当秘密设施,为什么不会被吹散架?

来源:世界旅游报 2022-10-07 14:20

位于中国和尼泊尔交界处的珠穆朗玛峰为世界上第一高峰,但你知道沙漠里的第一高峰在哪儿吗?

它同样也位于中国境内,是内蒙古巴丹吉林沙漠腹地的必鲁图沙峰,被称为“沙海里的珠穆朗玛峰”。海拔1617米,相对高度差达到500多米,高出非洲撒哈拉沙漠的沙峰70多米,有“世界沙漠第一高峰”的美誉

世界沙漠第一高峰

“巴丹吉林”是蒙古语音译,巴丹”是由发现这个沙漠的牧民的名字“巴岱”演变而来,而“吉林”意为“湖泊”。世界沙漠第一高峰必鲁图沙峰,就位于我国第二大沙漠巴丹吉林。

巴丹吉林沙漠曾被《中国国家地理》评为最美沙漠,以高、陡、险、峻著称,号称拥有“世界尽头般的上帝曲线”,在世界上没有其他沙漠可以与之比肩

沙峰屹立于茫茫沙海之上,峰尖高耸,沙峰呈南北走向,东侧为必鲁图海子,西侧为音德日图湖。登顶远眺,可以看到沙丘如海,随风起波,层层叠叠,壮观非凡。

除了沙峰,巴丹吉林沙漠的巨型沙丘高度能达480米,超过纽约帝国大厦。

但这么高大的沙丘是怎么形成的呢?

科学家们提出了气候波动影响论、一般风城地貌过程论和水分影响论等假说。

气候波动论认为,湿润期间沙丘经过钙质胶结发生固化,而等到干旱时期来临,新沙丘就在古沙丘的基础上发育,在这种反复的固定-活化过程中形成了高大的沙山。

一般风城地貌过程论则认为,沙漠里的高大沙山是在沙源、风况、植被等一般风城地貌影响因子作用下形成的,不需要特别的形成机制来解释。

而水分影响论认为,高大的沙山内部存在含水量偏高的湿沙层,或者沙丘的整体含水量偏高,使得沙丘沉积过程加强,或者沙丘发育方式发生了改变,从而促进了沙丘高度的增长。

而巴丹吉林内远多于其他沙漠的水资源,的确有可能是巴丹吉林沙丘形成最高峰的原因之一。

富含矿物质的深循环水

沙漠本是因为缺水而形成的一种植被稀少、工期干燥的荒芜地区,被视作“生命的禁区”。然而,巴丹吉林却像是沙漠中的奇葩,沙山和湖泊共存,绿洲与沙海相伴,海子旁有牧民代代居住,信徒连绵不断地来此祭拜佛祖。

据说,第一个找到巴丹吉林的牧民巴岱,曾在沙漠里发现了60个海子,但实际上,根据科学考察,巴丹吉林中共有144个大小不同的海子,他们中大多数都为矿化度比较高的内陆咸水湖,其中常年有水的湖泊达74个,淡水湖12个。这些淡水湖大多以蓝色和白色为主,但也有少数的粉色湖泊,位于沙漠深处。

而美国NASA(美国航天航空局)曾拍摄过巴丹吉林里的湖泊,密密麻麻,宛如无数个孔洞,让工作人员感觉“头皮发麻”,甚至美国的情报人员还以为这是我国的某种秘密设施。

但实际上,它们只是在这片沙漠中遍布的海子而已。根据计算,这里所有的海子总面积达到23平方公里,海子周边大多生长着比较茂密的沙棘、芦苇等喜湿类植物,而且湖滨沙地上还常生长着沙竹子、沙葱、霸王、沙蒿、沙拐枣、梭梭等沙生植物。湖中还有候鸟和留鸟栖息,显得沙漠中充满了生机活力,也因此获得了“漠北江南”的美誉,这些海子也被称为“沙漠之眼”

而在沙漠的西部和北部,还有两个较大的湖盆,在西边南北走向的古鲁乃湖约长180公里,宽10公里;而北部东西走向的拐子湖,有100公里长,6公里宽。

但巴丹吉林沙漠中最大最深的湖泊,当属诺日图乃。它最大水深26米,水域面积为147平方公顷,湖面宽广,微波涟漪,夕阳西下,沙丘金红色的光彩被倒影在水中,美轮美奂。

只是科学家们关于湖泊形成的原因一直都有不同的观点:

有人说,沙漠昼夜温差大,温度降低使得大气降水和露水都冷凝到了沙中,才形成了湖泊;

也有人说,这些水是很久以前气候湿润时期的残留;

还有人认为,水源也许来自雅布赖山或祁连山的断裂带。

但从巴丹吉林中的湖泊中发现的很多钙华让科学家猜测,这些水应该是从地壳深处溢出来的深循环水,因为温度较高且稳定,这才在通过石灰岩地区时带来了溶解的碳酸钙,然后随着水升到地表,在温度和压力的变化下,碳酸钙才沉淀成了钙华。

2014年,根据河海大学地球与工程学院研究团队提出的地下水深循环理论,内蒙古阿拉善右旗寻找饮用水源工作取得了突破性成果。打下的8口井,每昼夜有将近1万平方米的优质矿泉水喷薄而出,且都符合国家的饮用水标准,富含锶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

泉水喷涌,浪花若莲

除了沙峰和湖泊外,巴丹吉林沙漠的五奇还剩下三个:奇泉、鸣沙和古庙。而其中,奇泉最令人匪夷所思。

大部分的泉眼、以及奇特风景都集中在一个叫音德日图的海子,这里号称有108个泉眼,其中,“磨盘泉”就在一块破水而出的大石头上,石头约有1米多高,3平方米大,宛如磨盘,上面泉眼密布,泉水披挂而下,清冽甘甜,被奉为“圣水”。

而在一个叫庙海子的盐水湖边,有一个如碗口粗的泉眼,伸手探不到底,里面还有透明的虾,就连随着喷泉翻动的沙都晶莹剔透。庙海子湖含盐量极高,可是里面却有一个淡水泉眼,每当寺庙诵经,就会有泉水流出,称之为:“听经泉”,随着诵经声停,泉水也会停下来,宛如一个加了声控开关的喷泉。

在海子的北部还有一处泉眼,水柱能有脸盆大,水面上浪花翻涌,宛若莲花开放。当地人多年前曾在泉水周围修建了围堰,打算建个池塘,但沙漠中没有土石,沙子堆砌的围堰撑不住水的压力,只能被泉水荡平,什么也没有留下。

沙漠里的故宫——巴丹吉林庙

在庙海子旁,还有一座建于乾隆年间(1755年)的藏传佛教寺庙。这座汉藏混合的建筑庄严肃穆,幽静典雅,背靠沙山,面朝湖水,是巴丹吉林沙漠的地标,也是沙漠中唯一建造后一直保存至今的寺庙,被称为“沙漠故宫”。

这里是牧民们心中神圣的殿堂,也是当地蒙古族牧民的活动中心,传说寺庙由无数能工巧匠,以雅布赖山和天山的石头为栋梁和基石建造而成。墙壁上绘满了佛教题材的壁画,也供奉着许多佛像。周边地区虽然人烟稀少,但常年香火不断。

在寺庙外还屹立着一座白塔,和黄沙、蓝海、绿洲一同组成巴丹吉林中独特又靓丽的风景。

世界鸣沙王国,

巴丹吉林沙漠是我国第二大沙漠,这里的沙山经常会随风而鸣,有世界上最大的鸣沙区,中心区均为相对高度在200-500米的鸣沙山。

“鸣沙”,是一种由上层运动的沙粒与下层固定的沙层之间摩擦而产生的一种弹性波所引起的现象。在不同的地方,鸣沙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当你行走在巴丹吉林的沙漠上时,经常能听到脚下的沙山发出雷鸣般的隆隆响声,宛如无数飞机一起轰鸣,声音能响彻数公里,因此巴丹吉林沙漠也被称为“世界鸣沙王国”。

巴丹吉林沙漠,生活着24户100多个牧民,他们世世代代与沙漠同生,创造了人与自然和平相处的大漠生态文化。以湖泊和沙窝为基,用智慧与虔诚为根,构成了一个个创造生命奇迹的生物圈。

如今交通发达,巴丹吉林沙漠地质公园也免费开放,有美景、食物、水源和信仰相伴,你愿意在沙漠里生活吗?

 

参考文章:
李明森.探访巴丹吉林沙漠[J].自然杂志. 2007,(05)
牛震敏,王乃昂,温鹏辉,苏贤保,于昕冉,张文佳.巴丹吉林沙漠湖泊对浅层沙含水量的影响[J].中国沙漠. 2022,42(02)
巴丹吉林——百度百科
投稿郵箱:mishu@188.com Copyright © 2017-2019 unwto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