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主页 > 环球 > 亚洲 >

宝鸡,一座从《诗经》里走来的文化旅游名城

来源:世界旅游报 2022-10-21 22:58

 
 

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到“有卷者阿,飘风自南

不读《诗经》

怎知宝鸡的风华

这座从中国最早诗歌总集中

走来的陕西文化和旅游名城

最打动人情思的莫过于它那

千年多彩文脉

一城浪漫山水

三千年的濡染

三千年的浸润

时至今日

这座城的

周风秦韵

礼乐记忆

一如昨日

萦回在渭水之滨

环绕在秦岭脚下

千年渊源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从官方到民间的三百余篇诗歌,真实、生动而细致地反映了周王朝的政治和社会风貌。宝鸡作为周王朝的肇始之地,与《诗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宝鸡作为周文化的发祥之地,周公制礼作乐于此,王官采诗教诗,使诗成为配合祭祀、宴饮等各种礼乐教化的特定形式,这些诗最后被收入《诗经》。其中许多篇章就直接产生在宝鸡,或所咏事件与宝鸡地区相关。因此说,宝鸡地区才是《诗经》的发祥地,是“诗经文化之乡”。

渭水流域是孕育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摇篮,是先秦文学的发源地,很大一部分与宝鸡的悠久历史、风土民情相关。赞扬周先祖功德的《颂》诗,叙述西周历史人物的《雅》诗,描述秦族征战生活的《秦风》诗,许多都是宝鸡历史的印记,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藏在《诗经》里的宝鸡典故
 

未雨绸缪

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

——《豳风·鸱鸮》

 

《豳风·鸱鸮》是一首寓言诗,通过小鸟诉说遭到鸱鸮欺凌迫害的情境,劝谏君王爱惜民力,体恤民情。

未雨绸缪的意思是说,在天还没下雨的时候,就修补好房屋的门窗。后用以比喻事先做好准备。
 

巧舌如簧

巧言如簧,颜之厚矣。

——《小雅·巧言》

 

周文王姬昌是西周的奠基者,文史对他的赞颂和褒奖数不胜数,而《大明》则称他“小心翼翼”,意思是做事谨小慎微、为人恭敬谦让。姬昌从小便过着荣华富贵的生活,但他却没有耽于享受,而是秉承祖辈、父辈之志,励精图治,对内发展农耕、网罗人才,对外攻城略地、开疆拓土,为周王朝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姬昌这些重要功绩和成就的取得,离不开他谨小慎微、恭敬谦让的性格,因此《大明》的作者才从万千词语中选择“小心翼翼”送给这位贤能的君主。后来,“小心翼翼”演变为成语,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

                                  藏在《诗经》里的宝鸡爱情


 

诗以传情,歌以咏志。

诗歌是人类表达感情的重要载体,而美好的爱情往往都是被歌咏的对象,翻开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首篇《关雎》即是一首爱情诗。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关雎》

 

 

这首来自《诗经》中的名篇《关雎》,想必大家读书时就已经耳熟能详。原来诗经中讲述的这段爱情故事,竟然发生在宝鸡,主人公就是周原(今岐山、扶风一带)小伙儿周文王姬昌和他的妻子有莘国(今渭南)美女太姒。

这首诗写了男子思慕“窈窕淑女”,弹琴奏瑟来亲近淑女,使她欢愉。君子淑女终得成婚。更以钟鼓和鸣,描绘出君子淑女结合后的美满和浓情蜜意。有些学者认为《关雎》表面讲述的是姬昌和太姒的爱情故事,其实是在讲“后妃之德”,赞颂太姒在周朝母仪天下、尊上恤下的美德。
                                                                   

                              藏在《诗经》里的宝鸡印象


 

有卷者阿,飘风自南。

岂弟君子,来游来歌,以矢其音。

——《大雅·卷阿》

 

此诗记周王在召公陪伴下到卷阿的一次游历,卷阿即今岐山凤凰山麓的周公庙所在地。“卷阿”今宝鸡方言读“圈窝”,即指山蜿蜒凹进去的部分。

几千年来,周公庙一直是游览胜地,吸引了无数王公贵族、达官显贵前来怀古,凭吊瞻仰。许多文人墨客赋诗言志,以抒情怀,留下了数百首诗篇。

凤凰于飞,翙翙其羽。

—— 《诗经·大雅·卷阿》

 

宝鸡是《诗经》之乡,宝鸡大剧院以《诗经·大雅·卷阿》中“凤凰于飞,翙翙其羽”为设计语言,巧妙融合历史文化,精心设计三层流线型弧顶,仿佛翱翔于九天的凤凰羽翼,静中显动,柔中带刚。

现如今宝鸡大剧院宛如一只展翅欲飞的凤凰屹立在渭水之畔。
 

《诗经》是先民的吟唱

也是今人寄放心灵的静土

浩荡历史风尘三千年

无数人曾翻阅

唱咏这部经典

《诗经》不仅融入着宝鸡历史

字里行间也镌刻着

我们的生活痕迹、悲欢喜乐

让我们穿越三千年的历史尘埃

一起去触摸《诗经》里的人间烟火

                                  藏在《诗经》里的礼乐
 

乐是西周贵族生活的重要内容。《诗经》里形象生动的描写,与宝鸡历代出土的青铜乐器相互印证,让人们在三千年之后,依稀能够回想那曾经让孔夫子“三月不知肉味”的绝响。
 

宝鸡出土的青铜器,乐器的品类之丰、组合之巧令人叹为观止,钟、镈、铃、铙、磬一应俱全。

 

这里有被称作西周“钟王”的一枚大编钟在扶风县出土;八枚一套的编钟在宝鸡县(今陈仓区)杨家沟出土;十二枚一套的编钟在眉县出土;一套发音序列按宫、商、角、徵、羽次序排列,总音域为三个八度的西周柞钟在扶风县出土;一套西周中期的石磬在宝鸡县(今陈仓区)出土。北京大钟寺博物馆的“中国古代乐器陈列馆”里,被排在首位的就是宝鸡市南郊竹园沟西周早期墓葬中出土的三枚一套编钟。据专家称,它表明了商周之际乐器演奏由单音向组音阶的演化和飞跃,是我国乐器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小雅·采薇》

 

《小雅•采薇》是诗经中描写游人思归的一首诗,以薇菜起兴,采用重章叠句手法,在反复吟咏中倾诉内心思归之情。展示了一幅凄凉的戍边生活画面,我们仿佛看到戍卒一边在荒野漫坡上采集野菜,一边思念着久别的家乡,屈指计算着返家的日期。
      

                                   藏在《诗经》里的农耕


“民之大事在于农”,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而在《诗经》中有关农业的诗有数十篇,结合其他史料、文物,为大家描绘西周的农业情景。

耕织场景

 

七月流火,八月萑苇。

蚕月条桑,取彼斧斨,

以伐远扬,猗彼女桑。

七月鸣鵙,八月载绩。

载玄载黄,我朱孔阳,为公子裳。

——《豳风·七月》

 

在《诗经》中,不只是《豳风·七月》这样的农事诗围绕“男耕女织”来说他们的生活,在各类诗歌中都涉及到农业社会的特点。比如说思念的《王风·采葛》“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采葛织布;说战争的《豳风·东山》“制彼裳衣,勿士行枚。蜎蜎者蠋,烝在桑野”;感叹国家兴亡的《王风·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等等。

                           藏在《诗经》里的征战


《诗经》对于战争这一社会生活中十分重要的内容亦有不少诗篇加以记录和描写,这些诗篇不仅成为后世研究先秦战争的宝贵材料,更以其极高的思想价值和极强的艺术感染力而传唱千古。《诗经》中直接或间接反映战争的诗篇有30多首。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秦风·无衣》

 

这首诗以复沓的形式,表现了秦军战士出征前的高昂士气:他们互相召唤、互相鼓励,舍生忘死、同仇敌忾,反映了秦国兵士团结友爱、共御强敌的精神。《诗经》中这类战争诗,一般不注重直接具体描写战斗场面,而是集中表现军威声势,彰显爱国精神。

                             藏在《诗经》里的风俗

先秦时在《诗》传播过程中所用的“雅言”是以岐周方言(也就是早期宝鸡方言)为主的。

《论语·述而》:“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显然,“雅言”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普通话”。
 

绸缪束薪,三星在天。

今夕何夕?见此良人。

……绸缪束刍,三星在隅。

今夕何夕?见此邂逅。

——《唐风·绸缪》

 

这首诗描述的是新婚当日,男子进洞房后看见美丽的妻子时感慨万分。原岐山县文化馆副研究馆员、宝鸡民俗研究者李辛儒说,古人说的“束薪”是成捆的柴火,用来表达婚姻。这就是几千年来,承袭、演变并最终留在西府地区的婚俗。

                    藏在《诗经》里的美食
 

济济跄跄,絜尔牛羊,以往烝尝。

或剥或亨,或肆或将……

执爨踖踖,为俎孔硕。

或燔或炙,君妇莫莫。

为豆孔庶,为宾为客。

——《小雅·楚茨》

 

“民以食为天”,饮食发展的同时亦使饮食礼仪逐步完备,并具备从上到下一以贯之的特点。周人习惯把日常饮食分为食和饮两大部分,不仅将饮食纳入社稷、宗庙诸祭以及诸侯朝觐等重大的政治、宗教礼仪活动中,而且制定了一整套饮食礼仪,大体分为鼎食之礼、待客之礼、入席之礼、饮酒之礼等,《诗经·小雅》就有写饮食习俗的诗篇。

从上段诗中可以看出,当时的宴会活动场景非常热闹,人们仪态端庄,也说明了当时人们的烹饪技艺已经很高,且极为讲究。

                         藏在《诗经》里的果蔬


当时的人们把真实自然的生活、丰富的情感、熟悉的水果、蔬菜都记录在《诗经》里,在那个时代染满了生活里诗意的芬芳,让后人细细品味。

桑葚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诗经·桑葚》

 

熟透了的桑葚,红中带紫,紫中透亮,密密麻麻的绽放着,如满天繁星般点缀在苍翠的叶间。《诗经》里说斑鸠吃了桑葚而甜的迷醉过去,直醉到坠落满地。人们说桑葚的香甜和清爽,是用山谷清风同山涧流水的清甜做了底子,即使牙齿被染成漆黑,也止不住要去品尝甜美。
 

宝鸡,是《诗经》的故乡

这里有历史积淀的文脉传承

这里有周风秦韵的生生不息

这种精神财富

早已融入我们的血脉里

塑造沿袭着我们的容貌

锤炼传承着我们的思想

在《诗经》中

去拥抱最美的诗和远方

去放声歌唱生活最美的篇章

 

来源:新智新视野

 

投稿郵箱:mishu@188.com Copyright © 2017-2019 unwto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