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主页 > 环球 > 亚洲 >

森德拉:巴厘岛因何深受东西方游客青睐?

来源:世界旅游报 2022-12-23 19:44

今年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峰会在印尼巴厘岛举行。从APEC到G20,许多高规格大型国际会议选择巴厘岛为举办地。巴厘岛还是东西方游客共同青睐的旅游目的地。近日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时,印尼著名文化旅游学者、乌达雅纳大学旅游孔子学院印尼方院长森德拉(I Made Sendra)解析了巴厘岛深受东西方游客青睐的原因。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从APEC到G20,为何如此多高规格大型国际会议选择在巴厘岛举行?

森德拉:巴厘岛是印尼最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很多高级别、大型国际会议在这里举办。

巴厘岛拥有独特的文化遗产,是印尼旅游部门开展外交的软实力所在。

巴厘岛拥有设施齐全的会展中心。靠近伍拉莱国际机场的努沙杜瓦地区,拥有占地350公顷的度假村,里面的场馆能一次性容纳2万多人参加活动。

巴厘岛美丽的海岛自然资源,能为游客提供海滩活动、登山徒步旅行、瀑布和湖泊活动、森林和稻田以及漂流活动。巴厘岛的美食、建筑、手工艺品、艺术品、宗教精神活动、历史和考古遗迹、乡村生活,还有独特的芳香水疗等,都能让游客流连忘返。

中新社记者:历史上,巴厘岛经历了怎样的东西方文化交汇和文明融合?

森德拉:来自中国的儒教和道教、来自阿拉伯的伊斯兰教和来自欧洲的基督教,曾在巴厘岛交汇、融合,成为巴厘岛独特宗教文化的根源。东西方文明的交融,使如今占主导地位的巴厘岛印度教有别于其它地方的印度教。巴厘岛文化“融汇东西”的独特性在岛上寺庙建筑、舞蹈、房屋景观布局、礼仪、文物遗迹、民间传说、母语词汇、哲学等方面都得到体现。

儒家、道家、佛教供奉神灵的宝塔,与印度教寺庙建在同一建筑群中,显示了人类宽容和多元文化的价值观。这些神圣的宝塔不仅被华人社区用来祈祷,也被信仰印度教的巴厘岛人祈祷。许多古罗马哥特式教堂建筑,与巴厘岛建筑亦结合得浑然天成。这些都展现了东西方文明在巴厘岛上曾经的交汇与融合。

建于巴厘岛伍拉莱国际机场的“天空之门”,该建筑是巴厘岛的代表性建筑形制。林永传 摄

中新社记者:巴厘岛旅游发展历程如何?因何同样深受东西方游客青睐?

森德拉:巴厘岛旅游业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一是探索阶段。该阶段始于20世纪30年代,当时的荷兰殖民政府利用巴厘岛历史底蕴和文化独特性,吸引一些欧洲研究人员和欧洲、美洲游客到巴厘岛感受探索。

二是当地社区参与阶段。始于20世纪70年代,当地社区响应和参与提供旅游服务,政府开始针对目标市场进行旅游促销,如印尼政府制定了《巴厘岛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三是发展阶段。游客人数增加、外商投资和旅游市场系统性增长。旅行社开始进行旅游产品营销,进口商品、服务和外国工人进入,以支持大众旅游业的发展。巴厘岛成为印尼旅游发展的中心。1991年,太平洋亚洲旅游协会会议在巴厘岛举办,巴厘岛开始成为国际会议和展览的举办地。

巴厘岛之所以成为东西方游客共同青睐的旅游目的地,原因至少有三方面:

一是当地文化和传统的独特性和智慧。巴厘岛“三界和谐”的人生哲学,即人与神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或环境的和谐,使巴厘岛的环境得到保护,社区关系和谐。

二是一年一度的艺术节。各种形式的舞蹈和音乐,使巴厘岛的艺术和文化场景成为世界上最多样化的场景之一。

三是“阳光、大海和沙滩”。巴厘岛拥有世界上最好的海滩和大海,供游客进行各种海岛游活动。

中新社记者:东西方文明交融对巴厘岛旅游发展发挥了哪些作用?

森德拉:外交旅游,是利用文化基因要素的相似性来创造旅游景点的旅游,文化遗传相似性要素越多,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忠诚度越高。

巴厘岛旅游业的发展以文化旅游为基础,文化遗传相似性让该岛开发出基于历史文化旅游景观范式的外交旅游产品。

旅游业者利用巴厘岛与中国文化的融合,吸引中国游客到巴厘岛旅游;反映巴厘岛与日本、印度等地文化遗传相似性的旅游景点和旅游产品,同样吸引了大量日本、印度游客前来旅游;由巴厘岛文化独特性开发而成的民族生态文化旅游产品,对西方国家游客具有强大吸引力。

巴厘岛多元的文化和艺术,成为外交旅游的软实力支撑,增进了各国间的相互理解。

巴厘岛随处可见的文化古迹。赖洪元 摄

中新社记者:哪些民间传说和文物遗迹可以佐证巴厘岛与中国源远流长的友好交往?

森德拉:巴厘岛与中国的友好交往,从2000多年前就开始了。这个判断基于在巴厘岛发现的中国古代钱币。如今,中国古代钱币仍使用于巴厘岛印度教各种仪式中。

今天巴厘岛东北部巴图尔火山北边有一个“平安村”,村里有一座巴林康神庙。那个村庄和神庙,与中国有莫大的渊源,源于巴厘国王查亚·潘古斯(Jaya Pangus)与中国姑娘江菁薇(Kang Ching Wei)的爱情故事。

巴林康神庙香火旺。叶露 摄

相传12世纪,一位中国江姓商人带着女儿江菁薇来到巴厘岛巴图尔火山北边的一座村庄。当时的巴厘国王查亚·潘古斯对美丽的江菁薇一见钟情,并演绎出一段凄美爱情故事。

潘古斯国王以中国祠堂或佛堂常用的红色和黄色为主色,在平安村为江菁薇建了一座王宫,取名巴林康(Balingkang)。如今这座昔日王宫成为当地百姓拜祭的神庙。

巴厘岛乌布木偶博物馆里的潘古斯国王(右二)和江菁薇王后(左二)雕像,衣服袖口用中国古钱币作为装饰。叶露 摄

该神庙内部结构与其它巴厘岛传统神庙建筑相同,但外观以红色和黄色为主色调,内部装饰“中国元素”鲜明。如今在巴厘岛,江菁薇和查亚·潘古斯的爱情故事几乎家喻户晓。

其它非物质遗产方面,被列为印尼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巴里斯舞(Tari Baris),被认为受中华文化影响而形成;梁山伯与祝英台(Sampek Engtay)的浪漫故事经巴厘岛人改编,以戏剧、歌舞和文学等形式在巴厘岛代代相传。所有这一切,都佐证了巴厘岛与中国关系的源远流长。

二十国集团(G20)峰会在巴厘岛举行。林永传 摄

中新社记者:新冠疫情前,中国已成为巴厘岛最大国际游客来源国。您对疫情后巴厘岛与中国的旅游合作有何判断?

森德拉: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到访巴厘岛的中国游客为38.7万人次,2018年增至136万人次,占外国游客总数的比例从11.82%提高至近三成。

从旅游形态分析,2002年至2019年巴厘岛中国游客市场的发展可分探索、“另类旅游”和大众旅游三个阶段,年游客数也从数万人次跃升至超百万人次。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暴发后,巴厘岛旅游业遭受沉重打击。

今年7月印尼总统佐科访问中国、11月中国国家元首赴巴厘岛出席二十国集团(G20)峰会,印尼和中国两国元首举行了两次会晤,会后分别发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尼西亚共和国两国元首会晤联合新闻声明》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尼西亚共和国联合声明》,两个《声明》中都有加快恢复疫后旅游合作的内容。

随着后疫情时代的到来,将会有更多中国游客到巴厘岛旅游。

中新社记者:新冠疫情前,巴厘岛现有中文旅游从业人员远远满足不了中国游客需求。乌达雅纳大学旅游孔子学院作为印尼唯一一所以旅游为主题的孔子学院,将如何培养中文旅游人才?

森德拉:乌达雅纳大学旅游孔子学院作为印尼唯一一所以旅游为主题的孔子学院,为大学生也为巴厘岛旅游业界提供汉语专业培训和旅游职业教育。

乌达雅纳大学旅游孔子学院开展中印尼文化交流活动。受访者供图

我们在学校旅游学院和文化科学学院开设普通话选修课程;为巴厘省旅游局、移民局、总医院、导游协会、各警察局、伍拉莱机场海关、各旅游景点、努沙杜瓦旅游社区等单位进行针对性的中文培训。

未来,我们将继续立足巴厘岛作为世界文化旅游目的地的独特性,推广汉语和旅游职业教育,培养能说汉语、了解中国游客特点的旅游从业人员。(完)

受访者简介:

森德拉(I Made Sendra),印尼著名文化旅游学者。印尼乌达雅纳大学文化旅游专业博士毕业,现任乌达雅纳大学旅游孔子学院印尼方院长。曾任该校日本研究中心主任、旅游学院院长、中国旅游培训中心负责人。对巴厘岛历史、旅游业态、特别是文化旅游有深入研究。出版《巴厘岛文化旅游的范式与政策》《千年旅游趋势:与自然、语言、历史和市场的对话》等专著10余部,发表旅游领域专业论文20多篇。

投稿郵箱:mishu@188.com Copyright © 2017-2019 unwto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