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主页 > 资讯 >

难忘0114:洪紫千统筹的绿孔雀话剧 在京首演联想到《解药》

来源:世界旅游报 2022-04-22 14:40


本报讯(记者  洪斌  报道)   泱泱中华,巍巍长城,灿灿金光,皑皑白雪。2020年1月14日,和记者一样千里迢迢赴京看话剧《心尖上的绿孔雀》演出者来自10多个省市,印证了洪紫千所言“一票难求”。看完《绿孔雀》话剧,记者心潮澎湃,5个方面出乎预料。近日阅读了新华社、中国日报等记者中英文报道话剧《心尖上的绿孔雀》和国内外上百家媒体报道洪紫千《北京高校生态保护公益联盟原创话剧“心尖上的绿孔雀”在京首演》一文,记者憋了一周没动笔的原因是,洪紫千再三不让记者报道,生怕写到她;今天我想起第一次跟她在北京看她中戏师哥李唫博士为副导演的话剧《解药》,也是1月14日晚上,那是2018年记者看的第一部话剧,吾将大衍之年才看过2部话剧,可谓蝉不知雪,愚蒙等诮。0114的激烈碰撞再也按耐不住记者捉笔的动力。

 

一,绿孔雀不到500只比大熊猫珍稀

 

公益话剧《心尖上的绿孔雀》由野性中国出资,中央戏剧学院洪紫千统筹、孟浩纬导演,丁思諓编剧;演员有中关村第三小学张珂逸,中国农业大学陈紫暄、黄雅莉、黄智洋,中国人民大学朱晨昕,首都医科大学张月,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陈思伊、龚煜婷,北京大学刘越峰等高校学生。

 

在北京高校学生考试和拎着大包小包回家过春节期间,在短短几个月时间边学习边考试边成功组织各大高校学生扮演长达90分钟的话剧——《心尖上的绿孔雀》,频频赢得了中央台视台等点评老师的赞美词,同时也令记者敬畏和感动。
 
 

迄今,地球上绿孔雀不到500只,比大熊猫还濒危,真正见过野外绿孔雀者屈指可数;我们平时在动物园里常见的蓝孔雀约有100万只。
 
 

孔雀自古就是吉祥、幸福、高贵的象征,被称为“百鸟之王”。著名舞蹈艺术家杨丽萍也因擅跳“孔雀舞”而闻名。蓝孔雀是印度的国鸟;绿孔雀是我国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其生存环境日渐萎缩、踪迹难觅。著名野生动物摄影师奚志农为保护绿孔雀最后的栖息地作出巨大的贡献,还在百度上为人们提供了绿孔雀栖息地现场活动的珍贵照片,真是可敬可贺;而今,奚志农老师在绿孔雀的保护上投入了大部分精力。

 

中国首个绿孔雀保护话剧由野性中国奚志农老师筹款资助,北京高校生态保护公益联盟主席洪紫千统筹,联合创作的话剧《心尖上的绿孔雀》,于2020年1月14日在北京繁星戏剧村首次上演。这部中国首个以绿孔雀保护为主题的话剧根据极度濒危物种绿孔雀所处的真实困境改编,讲述了野保之路上的艰难险阻,引发了人们对如何切实保护濒危物种的思考。

 

话剧讲述了科研人员陆一鸣带领大学生志愿者王小云和网红赵思涵来到云南红河做绿孔雀调研时,与村民发生矛盾,最后通过做工作让村民认识到保护绿孔雀的必要,发展生态旅游脱贫致富。

 

这种观念的转变,足可印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句话。

 

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王雪纯老师看了该话剧后点评:大学生们表演略显生硬,但也打动了我。专业演员表演相对会流畅些,而大学生们就是保护绿孔雀最真实的一面。

 

地球上3种孔雀。绿孔雀濒危;刚果孔雀:易危;蓝孔雀:无危。
 
绿孔雀会不会就是传说中的凤凰?在民间说“凤凰无宝不落地”,凡是凤凰停下的地方就有宝物,比如著名的和氏璧传说。公元前722年的春秋时期。那年秋天,风和日丽,楚国人卞和同往日一样,到荆山(今天的湖北漳县)砍柴,挥汗之间,只见祥云炫耀,一只美丽的凤凰,昂着脖子,拖着金碧闪闪的翎子,矜持又傲慢地栖在一块青石上。卞和认定这块凤凰栖立过的青石,必定是绝世珍宝,就将它搬到山下,献给楚厉王。谁知经过宫廷玉工辨识,被认定是一块山石。厉王大怒,为惩罚卞和欺君之罪,当即砍掉了卞和的左足。楚武王即位,卞和抱着青石又去献宝,仍被有识之士判为普通的石头,结果又被武王砍去了右足。若干年后,武王的儿子文王即位,失去双足的卞和坚信青石是传世瑰宝,依然想去献宝,无奈他失去了双足无法行走,无法将他亲眼看见凤凰停留过的宝贝上呈君主,便抱着“石头”痛哭不停。过了三天三夜,卞和泣声不止,消息传到宫廷,文王听说这件事,立即派出大臣和玉工迎接卞和,又命玉工开凿这块青色石头,果然从中得到了一块光滑滋润,完整无瑕,晶莹洁白的美玉。文王将玉精工雕凿成一块玉璧,世人就用卞和的名字命名它为“和氏玉璧”。

 

绿孔雀是不是就是传说中的凤凰仍然是谜。凤与龙、麟、龟一起并称“礼记四灵”。至于青龙与白虎、朱雀、玄武则是四象,也称天之四灵。除了白虎以外,其它三种谁也没有见过。然而从古至今,凤凰那美好吉祥高贵的形象却深深地留在中国民间大众的心目中,世世代代被人们赞美着,歌颂着。 
 
二,读洪紫千点评话剧《解药》记忆犹新 
          
2018年1月14日晩上,记者跟洪紫千在北京看了话剧《解药》第100场,回来当晚,洪紫千化了半小时,写了《观解药后感》的点评全文如下:
 
随便挑的剧,随便挑的闲暇,却带来意料之外的惊喜。
 
这不是我第一次看剧,却是共鸣感最强的一次;这不是最优秀的作品,却是能让人看到用心看到情感的作品。这是技巧和真心兼具,能力和思想并存的匠心之作。
 
看剧之前,我扫了一眼评论区,"平庸之作""拖时间"...看剧之后,我知道这些都是"诽谤"。
 
把日常生活中的语言提炼成一种清晰的思想,难。把自己的思想通过白话集中表述,更难。主题上来说,这是一个探究"生死与爱"的剧作。这是在节奏越来越快的当今社会,很多人都会面对的窘境,都会陷入的泥沼,都容易迷失自我的迷雾。这是人类社会亘古不变的哲学主题,这是人一辈子也难以穷尽的意义问题。而在现在,在当下,用这两个人的互相"剖腹"求解中,我似乎离答案又近了一步。一个蜚声在外的心理医生,一个手握重金的成功人士,"用谩骂的方式,把对方变成了自己的镜子"。在这两面互不设防的、展露无遗的镜子中,折射出了这个社会的样貌,虽是一角,却也透亮。
 
人物的设计,精简而巧妙。有人在评论区里说"就两个人表演,还要这么贵的票价"。我要说,"贵"就贵在只有两个人。第一个人物是赵天池,这个成功人士(乃至现在每个世俗所认为的成功人士)的代名词,就是有钱。在这个物欲横流、一切向"钱"看的社会,人心也像从点红烛的小木屋变成了钢筋水泥玻璃大厦那样,一点点冷却,越来越急功近利。是哪天早上的阳光,刚好拨动了你的思绪?让你突然意识到"家人"、"朋友",这些温暖人心,令人眼眶湿润的词汇已经很久很久没有被认真提起、仔细思量了。意识到你花了时间精力得到的不过是"带不走"的东西,而代价却是永远无法挽回的爱的遗憾。两个角色相辅相成,轮流推动情节发展,也轮流把"生死与爱"的主题越挖越深。最后放下锄头原路返回,可谓"深入浅出"。
 
"六根不净,狼性不足"这是多少人的悲哀。拿不起,放不下,没有横刀立马的气魄和胆量、卧薪尝胆的决心和毅力,却又不甘一辈子庸碌无为、蝇营狗苟。如此想来,好像确实不如一死了之来得爽气痛快。但这虽是一个糟糕的状态,却也的确不是每个人都有能力扭转的。历史向来由伟大自律的人谱写,却也必须、必然有更多平凡的人榨干血汗变成历史卷轴。而令凡人不至一路奔赴死亡的,唯有"爱"。
 
技巧等方面也有很好的设计,却不如以上几点值得分析。至于小缺憾,我认为有点迎合观众的嫌疑。编导演一台戏,都希望有所成就,无法名利双收的时候,有人要名不要利,有人要利不要名。有些遗憾,依我愚见,或许稍微有些倒向后者了。如果再凝炼语言,压缩情节,或许会有更好的效果。
 
最后,希望这第100场之后的101,102...会更好!
 
读完洪紫千对话剧《解药》的点评,时隔2年,记者对她中戏校友李唫博士为副导演的话剧《解药》仍然记忆犹新,由于记者仅看过2部话剧的时间都是1月14日晚上,又非常难忘,故有标题“难忘0114”;今天,记者联系到李唫先生获悉:李唫 ,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导演,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博士,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文学学会会员,北京戏剧家协会代表,丰马剧场(杭州)艺术总监。他参与创作《曹操到》《仲夏夜之梦》《猫城记》《普罗米修斯》《城邦恩仇》《北平的黎明》《碧血丹心大将军》等戏剧作品十余部。
 
话剧是以对话和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戏剧,欧洲各国通称戏剧。中国早期话剧产生于1907年,当时称“新剧”或“文明戏”,但新剧于辛亥革命之后逐渐衰落。五四运动后,欧洲戏剧传入中国,中国现代话剧兴起,当时称“爱美剧”、“白话剧”或“真新剧”,1928年由戏剧家洪深提议定名“话剧”。
投稿郵箱:mishu@188.com Copyright © 2017-2019 unwto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