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主页 > 资讯 >

台湾过中秋 烤出热闹与温情

来源:世界旅游报 2022-09-10 11:11

烤肉飘香全民爱 跳脱日常爱户外

台湾中秋节烤肉。

中秋节吃什么?相信大多数人都会回答“月饼”。但在台湾,你问10个人,至少有8个人会告诉你“烤肉”。每年中秋节前后,台湾各地都会弥漫一股烤肉香,家家户户搬出小板凳,或在社区广场或空地上摆起烤肉架,当街“夜烤”。除了最简单的吐司夹烤猪肉片外,还有鸡腿、鸡翅、鸡肉串以及虾、蛤蜊等各种海鲜。

烤肉形式不拘一格

台湾有调查显示,岛内高达八成民众有中秋烤肉的习惯,市场规模预计481亿元新台币。近日,一家台湾网站通过大数据统计出了今年台湾最热门的中秋烤肉十大地点,排在第一的是桃园虎头山公园烤肉区。当然,人们也可以和亲朋好友到烧烤店或饭店烤肉,那里的花样就更多了,安格斯牛、日本和牛,还有龙虾、帝王蟹等,基本什么都能烤。价钱也是丰俭由人,今年台湾各饭店推出的中秋烤肉派对,每位从两三百元到两三千元新台币不等,能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 

岛内民众热衷烤肉,商家自然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台湾媒体称,因为今年中秋节取消“户外禁烤令”,电商平台上烤肉炉、烤肉架、卡式炉等商品热销。一家购物网站上烤肉用品销量增加50%,关键词搜索量也显著提升,其中“烤肉炉”约增加35%,电烤盘增加20%,烤肉架、卡式炉登上热搜排行榜。

烤肉如何成为“中秋三宝”

在烤肉风靡之前,台湾人过中秋除了吃月饼外,还会准备酸甜多汁带着清香的文旦柚,取“柚”与“佑”谐音,有“月亮保佑”之意。至于烤肉后来为什么成为“中秋三宝”,说法很多。比较流行的是1967年万家香酱油推出“一家烤肉万家香”的电视广告。隔了几年,金兰酱油又密集推出金兰烤肉酱电视广告。加上几家大型超市的卖力吆喝,台湾人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不知不觉把烤肉当成中秋节最重要的活动。但后来有人考证,“一家烤肉万家香”这句广告词很可能是上世纪60年代就有的,但烤肉和中秋的联系却没有那么早。

有人整理报纸发现,台湾《民生报》1982年10月3日曾报道称,中秋节烤肉活动在新竹地区盛行,因为新竹市是制造烤炉的大本营,当年外销不景气,转为内销,于是中秋节开始流行烤肉。再加上后来几年金兰烤肉酱与万家香酱油的推波助澜,烤肉逐渐挤走月饼和文旦柚,成为中秋节的代表食物。

经过三四十年的发展,中秋节烤肉在台湾成为人们的一种习惯。2000年以后,台湾各地陆续于中秋节晚在空地举办大型烤肉活动,以2005年为例,台北、台中、台南和高雄等地均有这类活动,参加民众高达数万人。

2015年9月,台“国防部”突然下令禁止在营区烤肉,认为对健康不利,结果被骂惨。反对者说,烤肉不是作战,偶尔为之无伤大雅,否则就该规定全面禁烟,因为尼古丁对健康危害更大。2020年,台湾发生的一件事更是引发全岛关注。杨姓男子疑似长期与父母不和,中秋节在父亲住所点燃两个火堆后离去。他辩称是烤肉时生火不慎导致的,检方认为证据都指向他纵火。但是最后判决却称男子中秋烤肉合情合理,不能因此判定为蓄意纵火。

烤肉隐藏的文化密码

近年来,烤肉造成的空气污染以及健康问题引发关注。大肠癌患者十多年来一直位居岛内癌症人数的第一位。但似乎什么都无法阻挡台湾人对中秋烤肉的热情,即便疫情肆虐,他们仍照烤无误。2020年9月,桃园新都心生活文化协会连续第19年举办“万人封街烤肉”,不到3天报名上万人,比往年人数还要多。台师大教授林保淳感叹道,“台北市开放数处地点,供市民享受烤肉之乐,桃园市中坜区万人封街,更是香飘百里、热闹滚滚”。最近岛内疫情升温,但台南市有组织9月3日宣布,将召集1000人、每人缴费299元新台币“封街烤肉”,引发争议。

一篇题为《烤肉:从生变熟的社交商机》的文章认为,烤肉是一种跳脱出日常生活的饮食方式,一方面烤肉的空间大多在室外,让人脱离了原有的日常生活空间,也增加烤肉本身的仪式感。烤肉现场是“厨房”与“饭厅”的合体,所有人都有机会参与,更容易达到“共食”的效果,联结起彼此的情感。在烤肉过程中,参与的人一起经历了各个阶段的气味,结束后身上都一起变味了,“这种嗅觉让人产生集体性的感官经验与感受,进入交融的状态”。文章总结认为,烤肉“由生转熟”不只发生在料理上,象征着人类文明的演化,也是一种关系的隐喻。

台湾学者试图解读中秋烤肉蕴藏的“文化密码”。开南大学信息传播学系助理教授赵哲圣分析认为,往好处想,中国人喜好热闹,在中秋时节迁移与聚散的流动中,我们找到自己的组织与文化相聚模式。而从负面思考,烤肉的流行表明台湾人对节日的敏感度降低,过于同化的消费行为使大家少了心灵的差异或碰撞,“吃吃喝喝中,肥了肚子,忘却了中秋节最原始、围绕在月亮符号中的情与事”。

投稿郵箱:mishu@188.com Copyright © 2017-2019 unwto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