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人从众”,“躺平式旅游”追求的是“里子”
年轻人“躺平式旅游”,折射了旅游消费观念的转变。
全文1048字,阅读约需3分钟
撰稿 / 堂吉伟德(职员) 编辑 / 徐秋颖 校对 / 刘军
▲2023年1月27日,游客在张家界大峡谷玻璃桥游览。春节期间,湖南张家界等风景名胜区连续迎来客流高峰。图/新华社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相比以往攻略详细、准备充足的“打鸡血式旅游”,这届年轻人开始了“躺平式旅游”,他们不再挤破头打卡网红景点,拍全是“后脑勺”的游客风景照,跟随必吃榜在餐厅门口排长队,轻松、陪伴、享受成为“躺平式旅游”的关键词。
事实上,节假日集中释放旅游需求,导致旅游城市短时间内人流量剧增,集中旅游带来了“好一个挤字了得”的局面,大大降低了旅游体验。由此,近年来,开始出现反向旅游或近郊游,或利用带薪休假错峰游。尽管整体局面有所改善,但节假日出游“人从众”的难题,依然未能从根本上得到破解。
“躺平式旅游”是一种形象的比喻,表示不再刻意准备和鸡血式冲刺,而是顺其自然、随遇而安,在旅游过程中“做减法”,在舒适体验度上“做加法”。如不去挤网红景点,不再排队买网红小吃。这种旅游没有路线上的严格限制,也没有时间上的紧张无比,有的只是平实、放松与闲适。
旅游的主要目的,还是换一种生活方式放松心情,让身心有一个休养生息的机会。如果因为赶景点而让旅游体验变得疲惫不堪,甚至心情糟糕,就失去了组织和参加旅游的初衷。
传统“看人头”“凑热闹”式的旅游,本质上还是因为过度注重旅游光鲜的“面子”,而忽略了对“里子”也即旅游质量的追求。一些游客到了景区标志性景点,匆匆拍照就走,目的仅仅是为了向外宣示自己曾经“到此一游”。
相较而言,“躺平式旅游”则更加平和、理性和现实。不再追求“面子”而更注重“里子”,把体验度和舒适度放在首位,在旅游选择的方式上就更加注重内心需求,不再刻意跟风与模仿。
这种看起来懒洋洋的做法,尽管在时下尚未成为主流,却是年轻群体的一种新常态,折射出消费观念的转变,不失为一种进步。而这也提醒,旅游市场当顺应这种消费趋势,主动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旅游服务,让年轻人的“躺平式旅游”成为旅游业新的发展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