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旅游市场最快九月恢复,产业复苏要回归基本面
新冠疫情期间,全球多国实行紧急状态、停飞航班、关闭边界及封城等防疫措施,旅游业面临停摆,不过,随着近日抗疫封锁措施逐渐取消,专家认为,国际旅游市场最快将于今年九月恢复。而旅游产业复苏的核心基础,在于回归基本面,做好产品与服务。
国际旅游市场最快将于今年九月恢复 各国之间的合作是复苏关键
雅高酒店集团亚太区主席兼首席执行官Michael Issenberg认为,随着各国逐步放松防疫限制措施,国际旅游市场九月有望开始恢复,预计届时航空公司恢复了大部分的业务,旅游业和酒店的入住率也将出现明显的增长。迈向未来,各国之间的合作是复苏关键,国与国之间应该积极制定协议、确定标准化防疫流程与规范、分享资讯和需求,例如,中新快捷通道、澳大利亚与新西兰建立”旅游泡泡”等。大部分国家都依赖国际旅客到访,全球只有中国、美国、印尼、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等少数地方,拥有庞大的国内旅游市场。
浩华管理顾问公司亚太区执行董事Robert Hecker也表示,各国之间要在健康安全措施与经济恢复之间找到平衡,在维持社交距离之际要面对企业利润难保的难题。各国除了边境一定要开放,还需要联手刺激与鼓励人们出游,重建人们对旅游的信心,提醒大家旅游对目的地的帮助。详尽的规范可以建立安全的环境,但是繁琐的过程也可能导致旅客不想出行。
STR亚太区总监Jesper Palmqvist强调,要判断市场恢复的程度,指标就是入住率。价格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只要入住率达到50%以上,看价格才有意义。而且入住率也要分析其背后原因与真实性,看看客人都来自哪里。例如,北欧的酒店全面开放,但是入住率低。而新加坡的酒店入住率高,但大多是接待确诊病患。因此,只有大环境安全旅客才会真正出行。他预计,酒店市场要恢复至2019水平,至少要到2022年。而新加坡、马尔代夫、普吉岛、巴厘岛等依靠大量国际客源的目的地,恢复速度将最慢。而国际市场恢复情况,则要看航空公司的恢复状态。
不过,即使人们非常想出游,旅游不会快速复苏。Michael Issenberg指出,目前条件只允许休闲旅游主导市场,而以商务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大部分酒店,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等到企业与MICE业务回流。可喜的是,中国酒店在五月份的平均入住率已达50%,虽然高端与奢华酒店的入住率低于40%,但是中端与经济型酒店的表现都高于市场平均。现在要激发更多亚洲中产阶级的年轻人,更频繁的在国内和区域内出游,才能弥补国际旅客骤降的损失。
悦榕集团创始人兼执行主席何光平(Ho Kwon Ping)预测,接下来暂时会面对一个不协调的市场。短期而言,亚洲位于首都城市并在市中心的酒店,入住率将比较快速恢复。但是长期来看,位于偏远地区的度假酒店,特别是关注康养的项目,将能得到更多游客的青睐。
美国私募基金KSL Capital Partners亚洲区负责人Tina Yu提醒到,旅游能否复苏,能够恢复得多快,其实不是掌握在旅客或旅游业者手里,而是在政府和卫生官员手中。现在不能说走就走,因此企业必须要有弹性,要很灵活,找到自己的核心价值,并努力透过线上沟通与学习,同时,投资者要积极保护现金、资产净值与员工,做好两年以上的长期抗战准备。
旅游产业充满活动风险 行业的核心基础不会改变新冠疫情促使所有旅游业者了解到,旅游产业非常脆弱,充满了活动风险,包括自然灾害、突发疫情、公众暴动等,而且由于旅游不像食物、牙膏等必需品,所有业者必须要有耐力,经得起冲击,何光平(Ho Kwon Ping)相信,过两三年一定又会发生下一个黑天鹅事件。不过,疫情不会改变任何行业的核心基础,只会促进特定趋势的快速发展。
例如,在疫情前,奢华即是体验,疫情后,体验为王,将更加成为主流。体验旅游预计将于疫后迅猛发展。同时,消费者在奢华消费上,也将更愿意花钱享受更好的服务,如搭乘商务舱、头等舱,或是感受最地道、最真实的体验,抑或是尝试他们一直想要体会的旅游目的地,毕竟奢华到头来,不是购买更贵的产品,而是可以将这些好的体验分享给自己的家人朋友。
基于此,奢华酒店市场预计将经历一场两至三年的转型,从纯粹表象的富丽堂皇名贵风格,转而聚焦于生活中真正重要的事情,像是健康、庆祝生命、与家人相处等。因此,酒店业者和旅游业者一样,都要回归基本面,做好产品与服务,全方位提升品质,夯实复苏的核心基础。
投资市场冰冻
从投资市场上来看,仲量联行亚洲首席执行官Mike Batchelor表示,现在处于冰冻状态,新的交易量非常低,市场变动性大,预计今年将于第四季度开始恢复,但整体交易额将仅40-50亿美元。目前卖家较乐观,想要逢低买进的买家不少,但是愿意出手的卖家有限,合并与收购例子不多。另外,酒店投资估价虽然在风险程度上有所调整,但是预计在两年后,大部分的市场都将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