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尔维亚
这里的夏天阳光炽热,这里的冬天大雪封山;这里的修道院传唱着历史,这里是城池沁透着塞族人的精神。
这里的食物粗犷,这里的美酒醇厚,这里的人们质朴而率性。
这里地处欧洲,但物价堪比东南亚,颜值不输瑞士意大利。
塞尔维亚是位于欧洲东南部,巴尔干半岛中部的内陆国。既属于中欧潘诺尼亚平原,又属于东南欧的巴尔干半岛。
与黑山共和国、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克罗地亚、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马其顿及阿尔巴尼亚接壤,多瑙河的五分之一流经其境内。
塞尔维亚的整个历史都与战争密不可分,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被称为东方世界与西方世界的十字路口,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每一个曾出现在欧洲大陆上的统治霸权都曾在这里一较高下,几乎每一代塞尔维亚人都至少经历过一次战争。
// 贝尔格莱德
贝尔格莱德,一座经历了115场战役、被夷平44次,而依然不倒的城池。
它是塞尔维亚首都,也是前南地区的政治中心;萨瓦河在这里汇入多瑙河,缓缓往东直奔黑海。
在斯拉夫语中,贝尔格莱德的写法Beo-grad意指「白色之城」,如果你了解她的历史,或许不会觉得这个词浪漫,而会感到一丝悲伤。
贝尔格莱德是欧洲和近东的重要联络点,有很重要的战略意义,被称为巴尔干之钥。
正是因为如此独特的地理位置,才让它在千百年被不断地占领和瓜分。
到贝尔格莱德一定要去世界上最大的东正教教堂圣萨瓦教堂看看。
看看这座历经几十年仍未完工的“烂尾”建筑,望着那些凝重的神情和虔诚的身影恍如隔世。
至于泽蒙,说这里是贝尔格莱德最有情调的一个区也不会过分。
多瑙河畔,古典的房屋,其间坐落着几座巴洛克式的教堂尖塔,这里也是大多数人来贝尔格莱德都必去的地方。
// 诺维萨德
浪漫、宽容、文艺、休闲是诺维萨德的关键词。
诺维萨德,是来到塞尔维亚的必经之站,也是塞尔维亚第二大城市,有人说这里形同中国的上海。
与贝尔格莱德相似,这座城市也历经多次战争的洗礼。但它却呈现出了与贝城完全不同的气质。
在诺维萨德,艺术是鲜活的。
博伊斯式的“社会雕塑”大量涌现,古城中心,到处都是廓线曼妙的建筑与类型丰富的音乐,“枯叶与秋日玫瑰的颜色”的古典情怀已无法将后者言尽。
今天的诺维萨德宽容地接纳了二十多个民族和宗教的融合交织,绚烂而多元的文化在此大放异彩。
// 苏博蒂察
苏博蒂察是塞尔维亚东北部城市,邻近匈牙利边境,是重要铁路和公路枢纽,贝尔格莱德通往布达佩斯的铁路由此出境。
这座城市以其众多匈分离主义风格建筑的典范而闻名,因此具有更独特的文化气息。
行走在苏博蒂察的大街小巷,或许你会有那么一瞬间忘了自己是在塞尔维亚。
而当钟声敲响,夜幕开始降临,华尔兹与手风琴伴奏,苏博蒂察才开始展露出它最美的容颜,像是一位明月开怀的贵妇尽显雍容华贵。
// 塞尔维亚不可错过
/ 世界上最孤独的小屋 /
2012年8月,《国家地理》杂志放出一张在河中孤独伫立的小木屋图片,使得这座河中小屋出现在世人的目光前。
河中小屋位于塞尔维亚的巴依纳巴什塔(Bajina Basta)镇上,早已经成为塞尔维亚的一大标志性景点。
小屋在被称为“生命之河”的德里纳河上屹立了近半个世纪,被当地人认为代表着“塞尔维亚精神”。
然而这早已不是初代小屋,最初的建造者在洪水袭来之后一遍又一遍的建造着小屋,这与塞族重建家园的心境和精神是那么的类似。
当你伫立在河边,会感觉面前的是一个与世隔绝的清净世界。
/ 山间修道院 /
塞尔维亚人建造修道院的选址都不会靠近城市,大多在幽静的深山里。
但真是因为藏在深山中,才在奥斯曼帝国统治过后依然较为完整的保存了下来,也塑造了建筑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美。
斯特凡·尼曼雅一世是一名虔诚的教徒,他创立了独立王朝后,重新组建了塞尔维亚历史上第一个独立的东正教会,并于1190年主持兴建了斯图代尼察修道院(Studenica Monastery)。
死后亦埋葬于此,成为了今天塞尔维亚最为重要的中世纪修道院,并且是目前塞尔维亚四处世界遗产之一。
拉瓦尼察修道院(Ravanica Monastery),由拉扎尔大公建造于1375年,它有两大重要元素:
一是拉瓦尼察修道院是塞尔维亚特有的莫拉瓦建筑风格的始祖,二是拉扎尔大公在死后埋葬在这里。
/ 二战纪念碑 /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这里还叫做南斯拉夫,在一定的特殊时代背景和意识形态下,开始在各地建造了众多造型独特的纪念碑。
大多离不开两个主题——为反法西斯战争牺牲的人,以及纪念以往辉煌的战斗。
然而随着意识形态的改变,以及时局的更迭,这些纪念碑逐渐凋零,远离了人们的视线,有些甚至被世人遗忘,独自在角落里散发着异样的美。
而建造者赋予它们的哀伤或是骄傲,都随之封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