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本托火车站用壁画记录“旅程” 三百年历史尽收眼底
在奔向心心念念的旅行目的地之前,你是否愿意在“迎来送往”的车站放慢脚步?精美的设计、丰富的文化故事,这些车站让人重新思索“慢享旅途”的含义。英国生活方式媒体Veranda近日列出了8个世界上最美的火车站,《环球时报》记者打卡了其中的葡萄牙圣本托火车站,着实被惊艳到了。
一度忘记设计售票处
圣本托火车站矗立在波尔图市中心的广场上,外立面古朴肃穆,看起来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只是进出建筑的人往来不断,吸引了记者的注意。跟着人流摸进建筑,才发现里面别有洞天,除了显示火车班次的信息屏,前厅三面挑高的壁画也闯入视线,让记者和车站里的其他人一样,直接惊掉了下巴。
抬头仰望,掏出手机拍照,换个角度继续仰望、拍照,大厅里的所有人几乎都在重复这组动作,好像没有人需要赶车。你可能会觉得这是一个非常“不敬业”的火车站,它似乎无意于“迎来送往”,满心只想展现艺术。据说,负责设计车站的葡萄牙建筑师何塞·马克斯·达·席尔瓦十分关注车站的美学,以至于一度忘记在图纸上设计售票处。
但火车站还是赢得了人们的赞叹,前厅墙壁上覆盖着约2万块彩色瓷砖,经葡萄牙艺术家豪尔赫·哥拉索之手绘制、拼接出精美壁画。瓷砖的铺设历时整整11年。惟妙惟肖的图画带人们穿越时空,回到12世纪至15世纪的葡萄牙,欣赏贵族的婚礼、民间的集市,感受人们丰收的喜悦和葡萄牙女郎的热情。
瓷砖颜色源于对中国瓷的喜爱
与欧洲其他色彩绚丽的壁画不同,圣本托火车站的壁画主要为蓝白两色,让人感到宁静又不失庄严。
13世纪,瓷砖被引入葡萄牙,葡萄牙语中“瓷砖”一词就源于阿拉伯语,意思为精美、抛光的小石头。瓷砖的传统配色大多为蓝白两色,据说这源于欧洲艺术家对中国瓷器的喜爱。当时,欧洲还未掌握烧制中国瓷器的技术,中国瓷器是稀有、珍贵的存在。
葡萄牙瓷砖生产始于16世纪后期,最初因为工艺复杂、成本高昂,只用于装饰教堂、王宫和贵族宅邸,成为身份和财力的象征。直到17世纪,这股蓝色旋风才刮进市井。
这个海洋国家十分钟爱这种蓝白配色,并在图案设计上进行更多突破,成就如今葡萄牙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景——上光花砖。除了圣本托火车站,人们还可以在很多地标建筑看到大片蓝白瓷砖装饰。
瓷砖上使用的釉料是葡萄牙的“特产”。艺术家将釉料涂抹在烧好的瓷砖表面,将瓷砖放回超过500摄氏度的超高温炉中进行二次烧制。这种上釉工艺使瓷砖更加耐用,即使历经岁月,被风雨侵袭,仍闪耀如新。
“蓝白绘”讲述葡萄牙故事
火车站的“蓝白绘”讲述了葡萄牙独立的倔强、曾经的辉煌,为人们了解这个国家打开又一扇窗。
前厅一侧的壁画描绘了1387年的一场盛大婚礼。新郎是葡萄牙的若昂一世,新娘是英格兰兰开斯特公爵的女儿菲利帕,这场婚礼是如今的葡萄牙成为独立国家的重要铺垫——联姻向欧洲昭告了葡英联盟的确立,震慑了周围对葡萄牙虎视眈眈的国家,若昂一世也得以专心发展葡萄牙经济。
说到葡萄牙的经济起飞,离不开三个字——“大航海”。今天的葡萄牙在世界甚至在欧洲都已算不上“第一梯队”国家,但如果时间倒回15世纪,葡萄牙可是大航海时期的初代霸主,海上扩张的急先锋。
圣本托火车站的壁画还记录了这样一个场景——一位少年身着铠甲,神情严肃,宝剑在手,意气风发,昂首面向一众残兵败将。这位少年是若昂一世的小儿子——亨利王子。画面描述了他在1415年率军攻克休达的情景,这一年他21岁。休达是当时整个地中海沿岸最坚固、最富有、最具战略意义的要塞,世界各地的商人云集于此。此役使葡萄牙进一步控制直布罗陀海峡,开拓了更广阔的海上贸易通道。
在休达,葡萄牙人第一次见到了非洲与东方的财富,年少的亨利王子开始对航海技术产生兴趣。回到葡萄牙后,他开始网罗学者和水手,创建航海学校,研究天文、数学、地理等知识,并亲自参与海船的建造与改进。为后来我们所熟知的航海故事——迪亚士、达伽马等人出海探索打下坚实基础。亨利王子也因此被看作葡萄牙航海时代的大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