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主页 > 环球 > 亚洲 >

中华传统文化在金石之间绽放 --常宗林谈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砚铭创作展

来源:世界旅游报 2025-07-08 16:58

图为常宗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西泠百家淄砚铭文展上讲话
(记者 瑞夫)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在新征程上,要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就要深化文化研究,特别是要深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历史底蕴、精髓要义、现实作用等,为坚定文化自信、促进文化发展提供学理支撑。
 
山东工艺美术大师、篆刻家常宗林自2010年始,专注于淄砚与砚铭文化的研究和创作,先后联合西泠印社、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中国文房四宝协会等高端文化平台组织举办了八届砚铭创作活动,国内外影响巨大。以常宗林组织主创的砚铭活动中,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镌铭书典·金石传承”当代名家题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典故淄砚铭文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盛世承平·金石留声”西泠印社社员创作淄砚铭文展,这两大活动都是以习近平总书记用典为创作内容,结合中国文房四宝的砚台文化举办的两次规模宏大的展览,是对习总书记提出“文化两创”深层次的诠释和实践。常宗林做为活动策划和主创向记者介绍了这两次活动的创作情况。
 
常宗林说,中华文化传承到今天,其实与“刻”是分不开的,追溯、书法最早的形式也都是刻出来的。现在我们看到的书法,几千年来得到的保存也是通过刻字留存下来的,比如我们常常提到的金石文化。“金”指的是青铜器上的铭文,“石”泛指的是刻在石头上的文字。西周时期的石鼓文,以及不同时代的各种碑刻,还有摩崖等等都是留存下来的文化精髓。砚铭也是一样,是通过刻字的形式记录和传承了砚文化。中华文化之中的砚台本是文房之中的用品,链接着中华文明的根脉。时空穿越,斗转星移。在昔日的文房四宝中,笔、墨、纸都已经有了来自西方文明的替代品,唯有砚,无法取代。因为砚取材于大自然,来自千百年来文人情感的寄托,来自人与自然的天工造化,来自中国人“非人磨墨墨磨人”的百折不挠的精神世界。所以迄今为止,尽管砚的实用功能较之古代少了许多,但其内含的审美价值和收藏价值却与日俱增,文人、艺术家写砚、画砚、刻砚、铭砚乐此不疲。
 
砚铭起源于唐宋,明末清初砚铭逐渐形成一门独立的艺术门类,不仅能够表达文人的情怀,同时也是一种很好的传承方式。清代篆刻艺术的发展,众多的篆刻家参与到砚铭的创作中,致使砚铭艺术达到顶峰,这一时期出现了很多精彩的砚铭作品和著作。比如高凤翰的《砚史》、乾隆皇帝的《西清砚谱》、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砚谱》以及吴昌硕的《沈氏砚林》。无疑,砚台以其优雅的造型、坚韧的材质和恒久的记述功能,受到古代文人和士大夫的喜爱。基于此,我萌生了将习近平总书记用典以砚铭的艺术形式刻制出来的设想。后来向山东印社范正红社长和西泠印社副社长兼秘书长陈振濂先生汇报,得到了两位先生的大力支持。陈振濂先生表示:艺术当随时代。今天我们提到的砚铭大多都是清代和民国时期的作品,还没有代表当代的作品。习总书记用典砚铭展,又是在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和建党一百周年这个节点,非常有意义。它不仅仅是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也彰显了新时代的新文化使命。
 
一,总书记所引用的优秀历史典故是古人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在砚台上镌刻优秀历史典故,使其更恒久的传承下去,符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指导方针。

二,砚台是中国最古老的文房用品,承载着生生不息的华夏文明,以砚铭的艺术形式镌刻总书记用典,体现中华文化器以载道,薪火相传的优良传统。

三,逾百位西泠印社社员积极响应,共同书写、联合创作,以最优秀的作品向建国七十周年、建党百年献礼,体现了一种崇高的爱党、爱国精神。
 
2019年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之际、中共淄博市委宣传部的支持下,联合西泠印社、中国艺术研究院等单位,邀请92位国内外有影响的艺术家以习近平总书记用典展开创作,百人百貌、丰富多彩。展览包含砚台、铭文、书法、镌刻、棰拓,诸艺合一,多元化的展示砚台文化的艺术魅力。国庆期间开展,一时观者如潮,参与创作的西泠印社艺术家和来自各界的文化人士2000余人参加了活动的开幕式,几十家媒体作了报道。有了这次成功经验,开始着手2021年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盛世承平·金石留声”淄砚铭文展的筹备工作,本次活动是以淄砚为创作载体,以习总书记用典和金句为创作素材,特邀100位西泠印社社员共同创作,对应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本次活动对砚台的形制、工艺做了很大的提升,所遴选典故参鉴《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在展示砚文化的同时,要充分展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展览于2021年国庆期间在山东淄博开展,取得了巨大成功,这一届以历史典故为创作题材的淄砚铭文展,被业界称为“金石界的文化盛宴”。

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紧紧抓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脉络,把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为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常宗林又组织举办了2022“孤山仰止-西泠先贤遗墨淄砚铭刻展”、2023“百福骈臻·齐淄风华”庆祝西泠印社建社120年淄砚铭文展、2024“淄韵缶铭”纪念吴昌硕诞辰180周年淄砚铭文创作展。其中“孤山仰止-西泠先贤遗墨淄砚铭刻活动”是常宗林用了近五年的时间,斥资300万元,将236位西泠印社已故社员的书法作品镌刻在淄砚上,编辑出版《孤山仰止-西泠先贤遗墨淄砚淄砚铭刻集》。该系列作品在中国印学博物馆展览之后,常宗林无偿捐献给西泠印社,为后人保存了一大批文化财富。

常宗林以传承传统文化为己任,他的作品中充满了爱国情怀,他对淄砚和砚铭文化更体现的是一种担当和责任!近十年来,工艺美术大师、篆刻家常宗林所倡导的砚铭文化,在当代砚文化之中已经成为一面旗帜,也使沉寂千年的淄砚一跃成为全国知名文化品牌。让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在金石之间绽放的更加灿烂!
 
参展作品:
 
李刚田作品: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摘自《习近平用典》第二辑,敬民篇。
 
王丹作品:为政不失其道,万事可成。摘自《习近平用典》第二辑,廉政篇。

常宗林组织主创的砚铭创作活动
2018年-组织主创“文心在兹金石华彩”西泠印社社员创作淄砚铭文活动、
2019年-组织主创“镌铭书典金石传承”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淄砚铭文创作活动、
2020年-组织主创“匠心在握”西泠百家百寿砚展、
2021年-组织主创“盛世承平金石留声”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淄砚铭文活动、
2022年-主创“孤山仰止-西泠先贤遗墨”淄砚铭刻杭州展,236件砚铭作品被西泠印社永久收藏、
2022年-著作《孤山仰止-西泠先贤遗墨淄砚铭刻集》,由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
2023年-组织主创“百福骈臻”西泠百家百福铭砚活动、
2024年-组织主创“淄韵缶铭”纪念吴昌硕诞辰180周年淄砚铭文创作活动。
投稿郵箱:mishu@188.com Copyright © 2017-2019 unwto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