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主页 > 资讯 >

旅游景区如何应对变化的市场?看虚拟现实+文化旅游如何做!

来源:世界旅游报 2022-11-30 19:44

大势已来

旅游景区如何应对变化的市场?

中国旅游研究院连续40个季度监测显示,空间拥堵、体验感下降、人性化服务不足、纪念品和旅游购物同质化、娱乐项目不够丰富等,都是游客对景区负面评价的关键词。

基于对大众旅游、全域旅游、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新时代的综合研判,景区观光游览仍然是旅游市场的刚性需求,但人们对于旅行的需求已经逐渐从简单的“抵达”走向“体验”的纵深。比起过去以“观光”为主的旅行产品,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更愿意为高品质的“体验型产品”买单。经济环境变了,行业趋势变了,游客变了,消费需求变了,我们的景区自然也要顺势而变,才能提升核心竞争力。

颐和园——颐啡咖啡

颐和园——夏宫咖啡

颐和园中的特色咖啡厅融合了皇家园林特色,从整体建筑风格到体验感都是精致享受。在公园里不只有景色,更有惬意的休闲空间,游园的同时不仅能充实自身对传统文化的了解,还有享受宫廷般下午茶,让游客体验感十足。

文化可以丰富旅游景区内涵,也可以延展旅游景区的边界。文化创意一旦与旅游供给发生融合,就会发生质的化学反应。这需要挖掘地域文化与历史底蕴,通过提炼出最具表现力与文化内涵的单元,还要迎合时下的流行元素,赋予景点和项目独一无二的氛围感受与空间场景,打造有文化、有内涵、有内容的旅游景区,追求有价值、有温度、有幸福感的人文内容传播。景区的文化建设还要能与夜间经济结合起来,使文化年轻化,并用年轻的手法展现出来,推动景区的文化建设,提高景区的调性,丰富和充实着旅游内容,让游客在景区可以全方位、多角度、多种形式地感受山水之乐、人文之美。

圆明园遗址公园在三园交界处打造的拾光买卖街,古香古色的建筑里经营着老北京的特色店铺,还有能拍照打卡的汉服或清朝服饰,光影科技手段更是为你再现“万园之园”昔日的繁荣盛景,让游客能够亲眼看见百年前的盛世圆明,每一处都透露着文化内涵,精致细腻,充满了新意与体验之乐。

圆明园遗址公园——拾光买卖街

以文化为起点,景区要找到与文旅相匹配的核心和内容,这需要结合景区景点的特色,走差异化、精品化发展道路,延伸旅游功能,拓展旅游业态,构建各有侧重、差异竞争的业态布局,内容搭建与聚合方式丰富、多元、新潮,增加游客的参与度和体验度。比如网红打卡装置、国潮风布景、潮流文创市集、互动演艺节目等, 通过引入VR、AR、密室逃脱、剧本杀等玩法,将“体验”年轻化,促进景区旅游供给向休闲、度假、康养、体验等多种业态转变;使景区具有独特、鲜明的“年轻力”,满足游客愈发个性化、品质化、多样化的旅游消费需求,打造出多样化的旅游消费场景可能性,提升复游率。BOM嘻番里是 全国首个线下元宇宙主题商业体,打造沉浸式角色扮演、潮流文化、AR游戏、剧本杀场景,竞技类等内容,是集科技感、神秘感、代入感于一体的大型沉浸体验空间,让文化旅游更加年轻化。

BOM嘻番里

着力提升景区“颜值”,提升服务质量。提升景区的颜值与服务,就是要对景区的游览环境、旅游配套设施等部分进行提升改造,保持景区风貌整洁,通过栽培绿色植物美化景区环境,促进景区内环境“洁化、绿化、美化”,要统筹公共文化服务和旅游公共服务资源,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和旅游交通设施,推动旅游景区提质扩容,提升游客和市民的体验度和满意度。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进一步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和服务品质,多元化文化服务供给赋能景区文化品质提升,不断满足游客吃、住、行、游、购、娱需求,做到引得来、留得住。

颐和园北宫门外的光雕塑秀,通过科技手段将音乐、灯光、建筑、烟雾完美融合,打造梦幻般的文化艺术场景,让游客能够近距离观看感受到光影魅力,是视觉、听觉的极致享受。

《我和我的祖国》光雕塑秀

如今游客对于旅游目的地信息以及需求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旅游的风景展现,而是扩大到了整个旅游过程的信息展现,对于景区营销来说,拥抱数字化是大势所趋,景区营销要形成“线上+线下”全方位、多形式、高密度的宣传推广方式,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射频等信息化技术,收集、汇总、分析游客及其旅游消费信息,研究确定旅游推广宣传的目标区域、重点人群,并根据其选择旅游目的地及产品、服务的特点,选择相应的推广营销方式、时间,通过线下实景演绎,线上直播或展播等多媒介社会化营销力量,全面展示景区自然山水和人文内涵以及景区的吃、住、行、游、购、娱等方面的服务文化,从而增加景区曝光,提升人气,从而引爆口碑效应与聚集效应,引爆流量。

虚拟现实+文化旅游

如何做?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印发《虚拟现实与行业应用融合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6年)》。

部分如下:

虚拟现实与行业应用融合发展行动计划

(2022—2026年)

虚拟现实(含增强现实、混合现实)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前沿方向,是数字经济的重大前瞻领域,将深刻改变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产业发展战略窗口期已然形成。为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相关部署,提升我国虚拟现实产业核心技术创新能力,激发产业服务体系创新活力,加快虚拟现实与行业应用融合发展,构建完善虚拟现实产业创新发展生态,制定本行动计划。

总体要求

1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顺应新一轮科技产业革命和数字经济发展趋势,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虚拟现实核心软硬件突破提升产业链韧性,以虚拟现实行业应用融合创新构建生态发展新局面,以虚拟现实新业态推动文化经济新消费,为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文化强国和数字中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2

发展目标

到2026年,三维化、虚实融合沉浸影音关键技术重点突破,新一代适人化虚拟现实终端产品不断丰富,产业生态进一步完善,虚拟现实在经济社会重要行业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形成若干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和产业集群,打造技术、产品、服务和应用共同繁荣的产业发展格局。

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多技术融合、产学研用高效协同的系统化创新体系基本形成,近眼显示、渲染处理、感知交互、网络传输、内容生产、压缩编码、安全可信等核心关键技术取得重要突破,研究制定虚拟现实标准体系,建设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虚拟现实制作实验区、虚拟现实赋能舞台艺术数字化制作实验区。

产业生态持续完善。我国虚拟现实产业总体规模(含相关硬件、软件、应用等)超过3500亿元,虚拟现实终端销量超过2500万台,培育100家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行业影响力的骨干企业,打造10个具有区域影响力、引领虚拟现实生态发展的集聚区,建成10个产业公共服务平台。

融合应用成效凸显。在工业生产、文化旅游、融合媒体、教育培训、体育健康、商贸创意、智慧城市等虚拟现实重点应用领域实现突破。开展10类虚拟视听制作应用示范,打造10个“虚拟现实+”融合应用领航城市及园区,形成至少20个特色应用场景、100个融合应用先锋案例。

重点任务

1

推进关键技术融合创新

围绕近眼显示、渲染处理、感知交互、网络传输、内容生产、压缩编码、安全可信等关键细分领域,做优“虚拟现实+”内生能力,强化虚拟现实与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数字孪生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叠加“虚拟现实+”赋能能力。推进云、网、边、端协同能力体系建设。支持产业链上下游协同、面向特定场景、具备商用潜力的应用技术研发。

2

提升全产业链条供给能力

全面提升虚拟现实关键器件、终端外设、业务运营平台、内容生产工具、专用信息基础设施的产业化供给能力。研发高性能虚拟现实专用处理芯片、近眼显示等关键器件,促进一体式、分体式等多样化终端产品发展,提升终端产品的舒适度、易用性与安全性。加大对内容生产工具开发的投入力度,提高优质内容供给水平。

3

加速多行业多场景应用落地

面向规模化与特色化的融合应用发展目标,深化虚拟现实在行业领域的有机融合,推动有条件的行业开展规模化应用试点。

(1)虚拟现实+文化旅游

推动文化展馆、旅游场所、特色街区开发虚拟现实数字化体验产品,让优秀文化和旅游资源借助虚拟现实技术“活起来”。开展行前预览、虚实融合导航、导游导览、艺术品展陈、文物古迹复原等虚拟现实创新应用,鼓励一二级博物馆、具有条件的旅游活动场所设置沉浸式体验设施设备。

(2)虚拟现实+融合媒体

推广虚拟现实全景摄像机、三维扫描仪、声场麦克风、裸眼沉浸式呈现等设备,探索新型导演叙事、虚拟拍摄技术,在新闻报道、体育赛事、影视动画、游戏社交、短视频等融合媒体内容制作领域,推动广播级高品质、大众化低门槛虚拟现实数字内容同步发展,以虚拟现实技术助力广播电视及网络视听业态更新,支持建设虚拟现实音视频专区与影院,探索基于虚拟化身等新形式的互动社交新业态。

(3)虚拟现实+体育健康

聚焦“大体育,大健康”发展需求,面向体育用品、运动设施、健身软件及平台,推动虚拟现实终端及内容兼容适配,支持虚拟现实落地户外与室内、有氧与无氧、单人与多人、休闲与竞技等多元体育运动领域,推动虚拟现实在训练、赛事中的应用,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数字化、智能化、沉浸化的新型体育运动解决方案,构建大众健身新业态。推动虚拟现实在医学教育、临床诊治、康复护理、成瘾戒断、心理辅导、关怀探视、手术导航等场景应用落地。

多场景应用融合推广工程

工业生产领域“VR/AR工业赋能”工程。加快垂直领域虚拟现实的先导应用,推动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智能化车间与虚拟产线建设,建设跨领域跨环节的模拟仿真与协同开发环境,在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原材料、消费品等产业,能源电力、航空航天、轨道交通、钢铁石化、建筑工程等重点领域,培育包括开发设计、制造装配、运维巡检、远程协作、营销展示等在内的不少于50个典型应用工业场景。

文化旅游领域“VR/AR沉浸式旅游体验”工程。支持虚拟现实技术在旅游领域落地应用,推动景区、度假区、街区等开发交互式沉浸式数字化体验产品,发展沉浸式互动体验、虚拟展示、智慧导览等新型旅游服务。培育云旅游、云直播、云展览等新业态,推出一批沉浸式旅游体验新场景。

体育健康领域“VR/AR大众健身”工程。支持发展运动项目与虚拟现实技术融合,落地一批以体育强国为主题的健身锻炼虚拟现实产品,推动数字骑行、跑步等多类典型应用场景试点应用,优化运动器材、健身软件、体育设施与虚拟现实终端间的有效适配,举办虚拟现实运动健康推广活动,提升虚拟健身的大众认知度。

演艺娱乐领域“VR/AR线上演播”工程。推动5G虚拟现实在演艺行业规模商用,建设常态化“虚拟现实+演艺”平台,支持文艺院团、演艺机构举办线上沉浸式演艺活动,促进舞台艺术线上发展,鼓励文艺院团、文艺工作者、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在虚拟现实平台开展沉浸展演,培育一批符合沉浸娱乐需求,适合线上观演、传播、消费的原生线上演播产品。支持虚拟现实在主题公园、园区街区、商业场所的应用,开发沉浸式娱乐体验产品。

智慧城市领域“VR/AR智慧商圈”工程。支持基于用户地理位置服务和高精度视觉定位服务的增强现实应用对线下街区赋能,遴选不少于10个热点商圈,推动虚实融合沉浸化、数字空间运营化的“全息街区”样板点建设,打造涵盖互动社交、室内导航、餐饮购物等的个性化生活信息服务。

投稿郵箱:mishu@188.com Copyright © 2017-2019 unwto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