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主页 > 资讯 >

海外华媒重走抗战生命线——滇缅公路,参观惠通桥

来源:世界旅游报 2024-10-27 18:09
世界旅游报昆明电(记者 倪霞)10月12日下午,由中国侨联主办,云南省侨联承办的“追梦中华·重走滇缅路”2024海外华文媒体云南采访行在采访团团长、中国侨联信息传播部部长左志强,采访团副团长、中国侨联办公厅副主任刘红的带领下重走滇缅公路,参观惠通桥。来自新加坡、马来西亚、美国、加拿大、德国、英国、俄罗斯、澳大利亚、尼日利亚、缅甸、柬埔寨、印尼、阿根廷等20个国家和地区的26家海外华文媒体和4家涉侨中央媒体代表参加此次活动。
滇缅公路是中国云南省到缅甸的公路,全长1146.1公里,其中云南段全长959.4公里,缅甸段186.7公里。‌ 滇缅公路东起昆明,西行经龙陵、畹町出境,直通缅甸腊戍。该公路于1937年12月开工建设,1938年8月全线通车,是中国和外部世界联系的国际通道‌。
滇缅公路的修建背景是为了应对抗日战争的需要。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中国的海上和陆上交通线陆续被日军切断,仅存的中苏公路、滇越铁路也面临着许多不确定的因素。云南省主席龙云提出修建滇缅公路的建议,以确保西南地区的对外交通畅通无阻。滇缅公路的修筑放在了更为优先的地位,成为抢运战略物资和保障抗战物资供应的重要通道‌。
滇缅公路的修建过程中克服了巨大的困难。施工期间,每天有20万民众参与修桥筑路,他们用简陋的工具和顽强的意志完成了这一壮举。施工过程中,民工们用水车代替水泵,用石碾子代替重型压路机,用锤子和钢钎代替风动钻孔机,用烧石灰、烧黏土代替水泥,甚至用“黑火药”代替炸药。滇缅公路80%的路段是崇山峻岭,为了翻越高黎贡山、怒山,跨越澜沧江、怒江峡谷,许多民工在施工过程中牺牲‌。
滇缅公路在历史上的意义重大。它成为了中国抗日战场与世界反法西斯诸国之间唯一的国际通道,承担起了为整个大后方补给的“抗战输血管”作用。据统计,从1938年开通至1945年抗战结束,通过滇缅公路运入中国的战略物资共约49万吨,是名副其实的抗战“输血线”和“生命线”。这条公路不仅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成为各族人民团结抗战、自强不息的象征‌。
惠通桥是滇缅公路上的重要通道,位于云南省保山市的施甸县与龙陵县分界的怒江上,曾是连接怒江两岸唯一的通道。‌ 始建于明朝末年,初为铁链索桥,1936年,由新加坡华侨梁金山捐资改建为新式柔型钢索大吊桥。全面抗战爆发后,为突破日军的交通封锁,云南各族人民修筑了滇缅公路,惠通桥成为滇缅公路上的咽喉,战略地位极其重要‌。
惠通桥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40年,日军为切断中国与外界的联系,瞄准了惠通桥,出动168架次飞机进行轰炸,投下了4000多枚炮弹,但惠通桥凭借其坚固的结构和巧妙的地理位置,依然屹立不倒。惠通桥的桥体由坚固的钢缆和钢绳组成,选址在一个地形复杂的U型转弯处,周围的高耸峡谷和密集森林形成了天然的防御工事,使得日军无法从空中直接攻击桥梁‌。
惠通桥不仅在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还在战后成为连接怒江两岸的重要通道。1977年,新建的钢骨水泥大桥落成通车后,惠通桥开始废弃不用。如今,惠通桥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历史见证地,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
 
投稿郵箱:mishu@188.com Copyright © 2017-2019 unwto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