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主页 > 环球 > 欧洲 >

报刊亭,德国人联络感情的驿站

来源:admin 2021-11-30 19:27

即使进入互联网时代,超过46%的德国人仍然有阅读纸质报纸的习惯,喜欢边吃早餐边看报纸,在淡淡墨香里开始忙碌的一天。不少德国人在报刊亭买报纸,顺带吃早餐。德国报刊亭不仅卖报纸,还卖各种小食品与日用品,还可以小聚小酌,仿佛驿站和邻里中心。报刊亭最早出现于上世纪初,已经成为社会生活的一部分,随着读报人数的减少,报刊亭也在减少,德国开始保护它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包罗万象的“杂货铺”

报刊亭在德国各地有不同的名称,功能和业务范围不断与时俱进。从工业时代起,报刊亭就是德国人日常生活中的重要聚会和社交场所。人们会在上班途中或下班后到厂区里的商亭小饮和小聚,而今天位于社区的报刊亭更像 “邻里中心”,发挥着沟通联络、增进感情的作用。

报刊亭也是“杂货铺”

德国最早的公共商亭出现在19世纪工业革命时期,较多在鲁尔工业区的城市里。当时的自来水水质不好,工人们经常以酒精饮料代替饮用水,因此工厂里频繁发生因醉酒造成的工伤事故。在这样的背景下,为工人提供健康清洁的矿泉水的“饮水亭”应运而生,主要位于煤矿、钢铁厂和工人住宅区附近,由周边地区的矿泉水供应商或工业企业自行经营。20世纪初,新闻传播业快速发展,公共商亭里出现了种类繁多的报纸杂志,人们逐渐习惯通过印刷媒体了解政治、经济、社会等领域的最新信息,饮水亭实际上变成了报刊亭。

失业矿工、退伍军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也被允许经营报刊亭来维持生计,报刊亭的数量在这一时期稳步增长,并开始卖饮料、小食品、烟草、糖果、日用品、玩具、彩票、公交月票年票等,德国商店关门早,周末歇业,一些急用的东西在报刊亭都能买到。报刊亭成了包罗万象的“杂货铺”。

住在报刊亭附近的街坊邻居会来此消磨时间,买上一份报纸、一罐冰啤酒,天南海北聊上半天。很多报刊亭的主要顾客都是常客,通常老顾客还没走到门口,店主就把他每天要看的报纸摆在柜台上了,有的店主还会在回家途中顺路给老顾客捎一本杂志或带一箱饮料。

有的成为文化遗产

两德统一后,商场、超市和加油站商店的营业时间延长了,零售业的竞争更加激烈,报刊亭的生意因此越来越难做,不少店家每天的收入不过百十欧元。目前,德国各地还有2.4万个营业中的报刊亭,但是每年都会有大约200个关门停业。

报刊亭也是“邻里中心”

近几年,为了留住正在消失的报刊亭文化,曾作为西德首都的波恩市最先行动起来,位于西德原来的政府区的“联邦亭”被列为文物保护建筑,它曾接待过来自世界各国的政府官员和知名媒体记者。2016年,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首府杜塞尔多夫市和鲁尔工业区举办了首届“商亭日”活动,北威州还将这项融合了工业传统和人文交流的活动正式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保护。

黑森州将“文物保护志愿者奖”授予了达姆施塔特市的一个由公益机构精心维护的老报刊亭,这座报刊亭建于上世纪50年代,从外部装饰到内部设施几乎全部原样保留下来,自上世纪80年代停止运营后一直作为临时展览和怀旧项目的举办场地。

儿童读报方式很多

据统计,在纸质版和数字版结合的情况下,德国报纸的覆盖率能够达到总人口的70%。德国人偏爱地区性日报,习惯通过阅读本地发行的报刊来获知自己居住地发生的事件,这些报刊一般对当地政治和社会问题持明确立场,能及时反映并有效解决实际问题。

德国的父母会有意识地培养孩子阅读报刊的兴趣和对世界的好奇心,读报时间是两代人玩耍、交谈、讨论、共同思考和促进亲子关系的好机会。媒体给出实用建议,比如,开启“小记者”模式,与孩子一起在报纸中寻找评论、报道、简述等各种新闻形式,或模拟采访报纸上出现的明星、政治家们;“小帮手”模式是找到报纸照片中人们不同的情感和文章中描述的人们的苦恼,让孩子讲述自己的感受,思考可以如何为别人提供帮助;“小收藏家”模式是和孩子一起在报纸上查找有趣的文章、图片、广告和漫画,剪下来做成图册;如果孩子想成为“小小环球旅行者”,可讨论异域风俗习惯,根据报纸上的旅游推荐计划一次旅行。此外,在德国还有“中小学报刊”项目,孩子们可以为纸媒策划报道,借此熟悉新闻工作以及专业领域背后的广阔世界。

投稿郵箱:mishu@188.com Copyright © 2017-2019 unwto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