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游客频串门,威海以“旅”为媒打造新标杆
来源:世界旅游报
2025-02-18 14:53
时隔多年,“韩流”出现反向流动。年前韩国人穿梭中国多个城市大街小巷的消息不绝于耳,并频频冲上热搜。
这一现象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源于中国的过境免签政策。2024年11月8日,中国决定对韩国等9个国家持普通护照人员试行免签政策。2024年12月17日,中国国家移民管理局再发公告,将过境免签外国人在境内停留时间由原72小时和144小时,均延长为240小时。
同样,在威海,这个中国大陆离韩国最近的城市,也出现了入境游小高潮。记者从威海出入境部门获悉,截至2月4日(大年初七),2024年免签政策以来,威海入境外国旅客为22581人。
随着入境游话题持续升温,威海当地政府也持续添柴加温,增加旅游的热度。记者采访中,有旅游专家表示,文旅不光靠热闹、靠打卡,更要靠消费、靠产业,着眼文旅资源的串联,聚焦旅游业的深度发展。
“韩流”来威,高尔夫、烤肉等“同频升温”
“没有免签的时候,要准备材料办理签证。现在想来随时都能来,非常方便。”韩国游客金相佑说。
2024年11月10日,威海首批免签跨境韩国旅行团抵达山东港口威海港,开启了山海环游之旅。“在威海,我们将参观华夏城、那香海、幸福门等景点。”韩国旅客李在熙说,“免签之后,省去了不少手续,体验感更好了。”

“从2024年10月底开业到现在我接待了大约700多位韩国的入境游客人,最多的一天接待了60位,有的是团体也有的是个人,”威海临港区昊玥烤肉王的总经理王玉鹏说,韩国人来店里最长点的一道菜就是烤五花肉,喝青岛啤酒或者是中国的白酒。不仅如此,他还加了几个韩国人的微信,有的客人已经和他成为了好朋友,“临港区有棒垒球基地,很多韩国人来这个基地进行训练,韩方的一个总教练金先生每个月都会来,还会把他的朋友,或者是球队的会员带过来玩。”
“我准备年初将我的咖啡店门头加上韩语标识,”位于帝王宫附近的咖啡店主理人赵刚说,从去年九月份开业以来,店里已经接待了一些韩国游客,随着旅游旺季的来临,他也打算将自己同步经营的品牌策划公司增加更多文旅原创元素,而在威海,“韩流”是绕不开的“话题”。
借势免签利好,威海多路政策助推入境游升温
据了解,去年以来,威海市落实《关于加快入境旅游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要求,把握对日韩免签及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利好,培优入境旅游市场主体,在重点客源国家开展文旅推介,定期邀请境外旅行商来威踩线,不断完善入境旅游服务,持续做热入境旅游市场。猫途鹰数据显示,威海境外线上热度约达疫情前5.5倍。
2024年投入2.3亿元专项资金,完成全市32家三星级以上酒店、19个重点景区外卡支付系统升级,布设POS机具及ATM终端超500台,跨境支付覆盖率提升至98%。同步开通“威海文旅一码通”平台,整合景区预约、交通接驳、多语种导览功能,韩国游客扫码使用率达72%。

威海当地与韩国仁川、首尔等地签署文旅合作协议12项,落地中韩联合文旅项目8个,包括韩式温泉度假村、滨海高尔夫训练基地等,直接带动旅游收入增长3.8亿元。2024年威海接待韩国商务考察团组超200批次,签约文旅产业链项目投资额突破15亿元。投入开发“智慧文旅中台”,落地AI多语种实时翻译器、AR文化导览系统等应用,覆盖刘公岛、华夏城等核心景区,韩国游客数字化服务使用率超65%,满意度评分达4.8/5。
2024年,威海市以目标导向精准化、宣传营销品牌化、旅游服务便利化“三化”举措大力提振入境旅游市场。升级改造全市32家三星级以上酒店和19个重点景区的外卡受理设备,在重点涉旅场所布设POS机具、银行ATM自助取款终端等,提升支付便利化水平。同时,积极促成韩国仁川旅游发展局中国办事处落地威海,推动中韩文旅领域地方合作不断深化。
文旅不光靠打卡,还要靠消费产业和数字赋能
旅游专家、山东大学(威海)旅游管理系主任、教授、博导韩国圣认为,复杂原因下,很多国外人对中国的印象其实比较单一化、刻板化,这样的一种跨文化交流本身就是一种进步,而这种进步是入境游带来的一种最直接的表现。“很多外国人来了之后,看到我们的移动支付系统、看到我们的外卖点单、看到我们的打车软件都这么便利,都非常惊讶和感叹。所以我认为,免签政策利好原来不具备外出能力的外国普通民众,让他们实现了与中国面对面的亲身体验。经济方面的我觉得最明显的就是响应我们现在提振内需的大环境,文旅不光靠热闹、靠打卡,围绕注意力经济展开,更要靠消费、靠产业,着眼文旅资源的串联,聚焦旅游业的深度发展。”
“有些城市在打造网红景点上得心应手,细究总是欠缺火候,城市热度上来了,旅游产业却未能实现同温”。韩国圣表示,开发入境游市场城市需要与时俱进,得随机应变,抓住这个难得的历史契机,开发市场,把需求变成消费,建立起共通的情感纽带,以便形成真正的良性循环。

韩国庆熙大学知名教授Chulmo Koo也在春节假期来到威海,这是他第一次来威海,“我去了火炬八街,里口山,等杯咖啡,还走了环海路,感觉这个城市很漂亮。”作为国内外知名的智慧旅游专家,Chulmo Koo也对威海旅游的发展和规划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提到来中国旅游,很多韩国人的首选并不是威海,”作为文旅资源如此丰富的威海,如何扩大知名度?Chulmo Koo认为,中韩旅游的“双向奔赴”不仅源于文化共鸣,更离不开数字技术对传统旅游模式的革新,随着数字技术的成熟,能否更多运用实时翻译器和AI导游甚至是AR技术来实现这些深度体验呢?当两国用数字技术激活千年文化基因,文旅产业的未来,或许正藏于黄海之滨的每一次日出与日落中。
此外,如何挖掘“小城故事”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方面,“威海下辖的荣成市拥有亚洲最大天鹅越冬栖息地,却鲜有韩国游客知晓;而韩国庆州的千年佛寺,也未被纳入中国主流旅游线路。这些能否进一步发掘开发都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 Chulmo Koo说。